申万宏源-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3年1月):1月全球主动型基金逆转流入中国股债市场-230131

《申万宏源-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3年1月):1月全球主动型基金逆转流入中国股债市场-230131(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3年1月):1月全球主动型基金逆转流入中国股债市场-230131(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3年1月以来(20221231~20230127),伴随着美元走弱与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共振,全球大类资产普遍上涨,特别是工业金属以及偏制造属性的股市涨幅居前(锌、韩国股市、中国香港股市、A股、越南股市、铜等)。
全球大类资产流向:2023年1月全球资金风险偏好明显回升,大类资产基金均获得资金普遍流入,特别是货币基金以及新兴市场股债基金流入显著。相较2022年12月,全球资金1月大幅流入货币市场;股市方面,资金拐头流入发达市场,加速流入新兴市场;债市方面,资金持续流入全球政府债、新兴市场债,且幅度扩大,加速流入投资级企业债,拐头流入高收益企业债。
全球债市资金流向:中美利差倒挂收窄,全球资金流出中国债券基金速度放缓,债券通结束22年3月以来持续流出,开始转向净流入。美债方面,经济数据支撑加息预期缓和,美国债券基金1月获得大幅资金流入。1月资金拐头大幅流入企业债、混合型债,加速流入主权债。分质量看,1月资金更多流入美国投资级债券,流出美国高收益债。此外全球资金同样流入日本和新兴债券市场,流出中国固收市场速度放缓。从债券通的数据口径看:22年10月、11月外资分别流出中国债市265亿元和491亿元,幅度较22年9月缩小。随着中美利差倒挂程度进一步收窄(中国10年期债券利率为2.92%,美国10年期债券利率为3.52%,中美利差从22年10月低点的-152bp收窄至目前的-40bp),12月中国债券的境外持有量在2022年3月后首次转向净流入,流入幅度约579亿元。
全球股市资金流向:1月资金加速流入新兴市场,小幅流入发达市场,尤其是主动型增加中国股市迹象明显。权益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幅度扩大(209.7亿美元),小幅净流入发达市场(20.5亿美元)。分国别配置来看,全球市场基金减配美股,增配欧、日、中股市,全球新兴市场基金显著增配中国股市,小幅增配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股市,减配中国台湾、印度、韩国、巴西等股票市场。自从2022年11月以来,外资确认中国经济复苏的政策右侧后便持续流入,截止12月底全球新兴市场基金配置中国比例为30.25%,回到22年7~8月水平,相对于新兴市场指数基准32.31%仍处于低配区间。由于北向资金23年1月流入量创历史记录(1154.3亿元),大于22年11月和12月流入总和(951.1亿元),预计截止23年1月底外资基金低配中国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分基金的主动/被动类型来看,1月以来主动型基金增加中国股市配置的迹象显著。1)被动型基金加速大幅流入中国。其中,被动型ETF总体流入70.6亿美元,幅度较上月显著扩大,被动型共同基金保持流入,总体小幅流入3.9亿美元。2)主动型基金拐头流入中国。其中,主动型ETF小幅流入2.0亿美元,而主动型共同基金则净流入40.1亿美元,较22年持续流出的反转迹象显著。另外,外资ETF活跃度上升,做空中国股票ETF单周流出量为2020年以来最大量。
全球股市风格资金流向:全球资金流出美股成长型基金大于价值型基金。1月发达市场中混合型基金转为流入(155.5亿美元),成长型基金流出收窄,价值型再度转为流出;新兴市场中混合型大幅流入(192.5亿美元),价值型保持流入、成长型转为小幅流入。美股方面,1月以来资金整体呈现净流出趋势,其中科技、医疗保健、能源板块流出幅度居前,流入材料、消费和工业品板块。中国股市方面,1月以来资金整体净流入,其中持续流入科技行业,拐头流入消费、房地产;大幅流出医疗保健、金融、能源。
中国股市资金流向:1月,北上资金大幅流入A股,南下资金流入港股,外资大幅流入港股。1)陆股通渠道:1月以来资金加速流入陆股通达1154.3亿元,行业上大幅增持非银金融、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同时增持电子、有色金属、银行等;小幅减持交通运输、房地产;个股方面,大幅增持宁德时代(89.9亿元)、中国平安(80.22亿元)、贵州茅台(75.3亿元)等。2)港股市场:1月外资总体加速流入(以国际中介资金变动衡量外资行为),行业层面资讯科技业流入规模最大,同时流入非必需性消费业、金融、地产建筑业等。个股层面,腾讯控股(+2433.2亿港元)、阿里巴巴(+2087.1亿港元)获得外资大幅流入,同时外资增持中国平安、京东集团等;而美团(-115.5亿港元)、京东健康(-85.98亿港元)遭遇外资流出。3)港股通渠道:1月以来港股通加速净流入191.2亿元,幅度较上月有扩大。行业上大幅增持医药生物,同时增持通信、石油石化等,小幅减持纺织服饰、社会服务;个股方面,1月以来腾讯(-195.8亿元)被减持,同时减持美团等,中国移动(+37.7亿元)、比亚迪等被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