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光威复材-300699-全年业绩稳定增长,双轮驱动未来可期-230115.pdf
大小:57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光威复材-300699-全年业绩稳定增长,双轮驱动未来可期-230115

中信建投-光威复材-300699-全年业绩稳定增长,双轮驱动未来可期-230115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光威复材-300699-全年业绩稳定增长,双轮驱动未来可期-23011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光威复材-300699-全年业绩稳定增长,双轮驱动未来可期-23011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5.18亿元,同比下降3.41%;实现归母净利润9.32亿元,同比增长22.88%。产品稳定交付,非定型碳纤维产品的贡献增加,缓解定型纤维产品的降价影响。由于涉军的定型碳纤维订单需求和交付节奏存在季节性波动,影响业绩确认。整体来看,公司订单稳定,募投项目正常投入使用,产品交付顺利,为中长期业绩提供支撑。CCF700G碳纤维具备了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的条件,使公司成为现有航空装备全系列的碳纤维供应商。T800H级碳纤维转入验收程序,扩产项目整体进展有序。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18亿元,同比下降3.41%;实现归母净利润9.32亿元,同比增长22.88%。
  简评
  碳纤维及织物业务稳步增长,订单确认节奏波动不影响中长期增长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5.18亿元(-3.41%),归母净利润9.32亿元(+22.88%),扣非归母净利润8.80亿元(+23.45%),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其中,碳梁出口业务以美元结算,报告期内实现汇兑收益0.92亿元。分业务来看,碳纤维及织物业务实现营收13.94亿元(+9.27%),产品稳定交付,非定型碳纤维产品的贡献增加,缓解定型纤维产品的降价影响。风电碳梁业务实现营收6.62亿元(-18.12%),主要由于Q4海外客户调整订单;预浸料业务实现营收3.00亿元(-16.60%),主要由于上年同期的风电预浸料阶段性订单结束;先进复合材料业务实现营收0.81亿元(-16.08%);机械装备业务实现营收0.49亿元(+2.19%);光晟科技实现开发性收入0.25亿元。从单季度来看,22Q4实现营收约5.78亿元,同/环比-10.30%/-7.61%;归母净利润约1.82亿元,同/环比29.58%/-25.78%;由于涉军的定型碳纤维订单需求和交付节奏存在季节性波动,影响业绩确认。整体来看,公司订单稳定,募投项目正常投入使用,产品交付顺利,为中长期业绩提供支撑。
  CCF700G碳纤维通过装机评审,实现对现有航空装备全系列覆盖
  CCF700G碳纤维具备了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的条件,使公司成为现有航空装备全系列的碳纤维供应商。2022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威海拓展于2006年开始研制的CCF700G碳纤维已经通过了装机评审。至此,公司除了传统定型产品外,新增一款配套航空装备用的碳纤维定型产品,有力地丰富了碳纤维产品线,扩大了业务范围,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的一大业绩增韧点。
  T800H级碳纤维转入验收程序,扩产项目整体进展有序。公司2013年开发成功的T800H级碳纤维,工程化验证历经8年,目前已转入验收程序。此外,在建高强高模碳纤维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度有序推进,预期年内建成;包头碳纤维一期建设项目预期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子公司光威精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光威精机被认定为山东省2022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为GR202237003518,发证日期为2022年12月12日,有效期3年。根据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光威精机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起连续三年(2022年-2024年)可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股票激励计划提振信心,进一步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2022年5月,公司正式通过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625万股,其中,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500万股。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138人,包括公司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控股子公司)任职的核心骨干人员,授予价格为26.67元/股。激励计划的推出,有利于公司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额订单表明公司经营稳健,为业绩的长期增长提供保障
  2021年12月10日,公司公告称,威海拓展某型号碳纤维原丝生产线等同性验证通过,该型号生产线碳纤维产能增加至约500吨,为我国部分航空装备应用提供重要材料保障。而2020年底公司产能利用率94.45%,处于高负荷状态。公司产能持续扩充、释放,为大额订单消化提高保障,持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公告称,子公司威海拓展与客户A再次签订了三个订货合同,总金额(含增值税)为209,757.62万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99.15%,合同履行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公告称,威海拓展已与客户A新签了三个订货合同,总金额(含增值税)为110602.82万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52.28%。公司订单交付顺利,连续新签的大额合同提高了未来几年业绩的下限,为业绩长期增长提供保障,也是在新的定价机制背景下的大单、长单开启新起点的表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航空装备全系列覆盖,景气修复拐点已现,看好中长期发展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判断,公司有望形成以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为支撑的从原丝开始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一直到复合材料零件、部件和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现有的产销规模基础上,两年内实现产能和销售的较大增长,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先地位,为未来五到十年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2和14.1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74%和20.71%,相应23年至24年EPS分别为2.26/2.73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8/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风险。军品方面:定型批产碳纤维产品价格下降;民品方面: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产品销售价格随行就市。
  2、新产品开发的风险。高端应用领域相关型号产品研制需经过立项、方案论证、工程研制、设计定型与生产定型等多个阶段,从研制到实现销售的周期较长。同时,公司开发新产品也可能面临与国内其他企业的竞争,如果公司新产品未能通过设计定型批准,或者在应用验证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标,则无法实现新产品的批量销售,将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3、疫情反复影响订单执行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