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泰证券-科技行业月报: 商业航天,关注卫星互联网建设-230111

上传日期:2023-01-11 08:01:42 / 研报作者:黄乐平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华泰证券-科技行业月报: 商业航天,关注卫星互联网建设-230111.pdf
大小:307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泰证券-科技行业月报: 商业航天,关注卫星互联网建设-230111

华泰证券-科技行业月报: 商业航天,关注卫星互联网建设-230111
文本预览:

《华泰证券-科技行业月报: 商业航天,关注卫星互联网建设-230111(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科技行业月报: 商业航天,关注卫星互联网建设-230111(45页).pdf(4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频率轨道资源稀缺,“Starlink”建设一马当先
  全球频轨资源日益稀缺,ITU的”先登先占“规则看似公平实则不然,综合考虑资金、火箭运力和发射活动,我们认为美国和中国更有实力争夺频规资源。纵观全球各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展,“Starlink”领跑世界,全球用户数量已突破百万人,其在将服务场景由陆地向海、空拓展的同时整合蜂群技术公司开拓IoT领域,并通过推出“星盾”服务向军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这一切离不开以NASA为主的美国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更得益于SpaceX规划申报、工程落地、业务运营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力。尽管如此,全球其他星座仍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追赶国际发展进度,中国星网统筹星座建设
  随着全世界“织网”之争愈发激烈,加之频轨资源有限,中国加速卫星互联网布局具有必要性。经过几年探索,星座建设确定了总体方向,国家统筹频段轨道资源,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共同推进建设。21年4月,国资委发布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标志着我国星座建设由各项目单打独斗逐渐走向协调统一。星网公司于2020年9月向ITU申请了“GW”星座计划,共12992颗卫星。此外,民营企业也不断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深耕,为星座建设提供助力。当前,我国星座建设瓶颈主要在于运力不足与成本过高,未来通过火箭与造星技术的提升,有望建成覆盖全球的中国卫星互联网络。
  卫星互联网高速发展需要体系化建设、工业化制造、商业化革新同时赋能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卫星互联网建设将迈入高速发展阶段。为顺应高数据量、低时延、全域覆盖等需求,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呈现高频化、低轨化、星群组网的趋势。空间段建设应先行推进,短期实现星群组网以尽快抢占频轨资源;而长期则关注降本增效,实现卫星制造工业化以满足卫星投用需求。地面段建设仍待开展,应着重关注地面信关站全球布网以及布站地区的相关运营法规。用户段建设尚未铺开,主因智能终端设备直连技术受限,无法满足下游应用,我们认为用户端建设应聚焦终端高功率天线小型化和智能设备卫星模块一体化,从而推进商业化进程。
  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稳步上升,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46.92亿元,2022年-2025年CAGR为12.4%。应用场景方面,22年8月25日,T-Mobile与SpaceX宣布达成合作,将为其用户提供卫星移动互联网服务;8月26日,全球首个5GNTN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外场验证发布,实现了端到端全链路技术贯通;同年9月6日,华为mate 50与iPhone相继宣布实现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此外,星链卫星在俄乌冲突中充分发挥了指挥、控制和通信作用。未来,卫星互联网有望在军事、民用等更多场景得到应用。
  政策和投融资:多地政策持续加码,融资活动保持活跃
  政策方面,2022年8月10日,湖北省发文推动北斗“星/芯/网/端”,拟成立超50亿元北斗产业发展基金;同年9月20日,河南省部署2+N发展格局,打造卫星应用产业基地。投融资方面,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于2022年9月7日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约110亿元。由银河航天构建起的星地融合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已完成多项卫星互联网应用验证,其中包括国内首次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与5G专网的融合测试、国内首次V频段低轨卫星测控等。
  风险提示:卫星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新技术渗透不及预期,技术发展存在非线性,技术商业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