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疫后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吗?之海外经验-221225

《招商证券-疫后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吗?之海外经验-22122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证券-疫后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吗?之海外经验-221225(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疫情后,美国、欧元区和英国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源于提前退休、移民和辞职潮等因素。这一方面会加剧供应链瓶颈和工资上涨等通胀压力,例如英美的卡车运输业招聘难所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另一方面又会限制产出,例如日本和欧央行经济公报都提出制造业企业面临订单积压、而劳动力不足的生产约束,特别在汽车等高景气行业。据旧金山联储,美国疫后的高通胀有大约三分之一是供给侧因素所导致的。
但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的情况,比如韩国和越南,疫后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并不明显。作为老龄化社会,韩国在防疫放开后反而出现了劳动参与率上行和失业率下降的现象。韩国就业人数的上升是由60岁以上的老龄就业人数的持续上行所推动的,这和美国的老龄劳动力提前退休导致供给损失的情况完全相反。这是因为在生活支出骤升、私人收入转移减少和养老金压力下,老龄劳动力的非自愿供给提升了。
在服务业消费复苏并未受到劳动力供给侧限制的情况下,韩国的接触性服务业带动了私人消费的恢复,对冲了净出口的下行。22Q2-3韩国实际增速环比分别在0.7%和0.3%,其中净出口-1%和-1.7%,私人消费1.3%和0.8%。韩国今年因为能源食品进口和韩元走弱而存在通胀压力,防疫放开后,接触型服务业工资增速升温,韩国央行今年累计加息200BP。金融市场方面,韩央行加息导致了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和9月份的江原道乐高乐园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商业票据(PF-ABCP)违约事件,韩国股市综合指数KOSPI在利率和风险偏好双重压力下出现走弱。
第二个防疫放开后劳动参与率上升、失业率下降的案例是越南。防疫放开后,越南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配问题得到了迅速改善。分区域来看,疫情冲击所导致的城市劳动者返乡务工情况出现了反转。受益于劳动力比较优势,如果接触性服务业持续复苏,预计越南的劳动力供给仍有余裕,因为未充分利用劳动力中年轻劳动者(15-34岁)的占比过半。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疫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1)疫后财政支持。根据额外财政支出比GDP,美国达到25.5%,英国19.3%,韩国6.4%,越南1.77%。2)老龄福利制度。从退休金资产比GDP来看,美国在169.9%,英国126.8%,韩国31.7%。3)财富效应。4)劳动力市场初始条件。
尽管可能在需求复苏较快的行业出现结构性的招工问题,我国整体性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并不大。23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出现两条主线:其一,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不应成为内需复苏的显著约束性因素,但是一季度的疫情高峰期会和外需底部相叠加,应为供需均弱和强劲反弹前的筑底阶段。其二,在暂时性冲击消退、内需底部确认之后,失业率会随经济回暖而下行,而消费复苏的落地可能出现在劳动力市场的实质性改善之后。详细分析亦请参考12月20日报告《经济重启,会有劳动力缺口吗?》。
风险提示:疫情和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