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金融产品每周见:重返公募行业的老将基金经理盘点-221212

《申万宏源-金融产品每周见:重返公募行业的老将基金经理盘点-221212(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金融产品每周见:重返公募行业的老将基金经理盘点-221212(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两年迎来公募基金经理回归热潮:据统计,重返公募行业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共计59名,重返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主要在2015年前后离开公募行业,又集中在2018-2022年间重返公募市场,近两年重返公募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多达28名。对比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和主动权益市场的新发情况,可以初步看出在权益市场收益高涨过后市场热度较高的情况下重返公募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较多。重返公募的基金经理中多数在退出公募行业4-6年内重新出山,只有少数基金经理时隔超过10年再次任职公募基金经理,比如华夏基金的王志华、长江资管的徐婕等。
重返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在管产品规模普遍较大,关注度较高:重返公募的59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将近一半的基金经理所管主动权益产品仅1只,近80%所管主动权益产品数量不超过3只,主动权益在管规模超10亿元的共28位,全部产品规模超10亿元的共34位。目前在管规模靠前的基金经理包括焦巍、张锋、赵枫、修世宇、何肖颉等,在管规模均超百亿,并且全部在管产品均为主动权益产品。
重返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离任期间去哪了?重返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离任期间所去之处各有不同,总体看可以主要归结成四类,包括:1)前往私募,比如招商基金朱红裕、中加基金的钟伟、汇添富基金的王志华等;2)管理专户,工银瑞信的何肖颉、华泰柏瑞基金的陆从珍等;3)创立资管公司,比如益民基金的高喜阳、汇泉基金的梁永强和杨宇、睿远基金的赵枫、博远基金的钟鸣远、东方阿尔法基金的刘明等4)保险资管或者管理自营或机构资金,比如广发基金的王海涛、华宝基金的张金涛等。
重返公募后投资业绩是否延续?1)从整体上看重返公募的基金经理的业绩不如退出公募前的业绩,这一点与基金经理跳槽往往会选择业绩高点、同时重返公募时间尚短业绩不够稳定有关;2)部分基金经理能够延续过往的投资能力,比如长盛基金的王宁、长安基金的徐小勇、博道基金的张迎军、德邦基金的汪晖等;3)部分基金经理重返公募后业绩更优异,比如招商基金的朱红裕、金鹰基金的韩广哲、益民基金的高喜阳等。
重返公募后能力圈是否发生变化?1)部分重返公募的基金经理出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能力圈拓展,典型的例子包括南华基金的黄志钢、汇泉基金的杨宇、前海开源基金的杨德龙等;2)部分基金经理实现由偏债型向股债兼管的能力圈拓展,比如弘毅远方基金的章劲、富荣基金的李黄海、易方达基金的林海、东方基金的杨贵宾、博远基金的钟鸣远等;3)部分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行业板块或者地区上有所拓展,比如金鹰基金的韩广哲由消费板块过渡到新能源、医药板块,焦巍由均衡投资过渡到偏向于食品饮料以及医药板块投资,汇添富基金的王志华由A股投资拓宽到A股+港股投资等。
风险提示及声明:本报告对于基金产品、指数的研究分析均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可能受指数样本股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与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请详细阅读报告风险提示及声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