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基于业绩披露时点下的分析师因子改进——申万宏源金工量化新思路系列之十

基于业绩披露时点下的分析师因子改进——申万宏源金工量化新思路系列之十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金工】/ 发布时间:2023-10-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基于业绩披露时点下的分析师因子改进——申万宏源金工量化新思路系列之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业绩披露时点下的盈利预测调整 上市公司在披露定期业绩后,分析师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撰写点评报告,报告中的一大核心要素就是盈利预测是否发生调整。 以贵州茅台为例,在2023年8月2日19点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之后,便陆续有研究机构发布业绩点评报告,以此修正前期的盈利预测。其中,申万宏源、招商证券相较前一次的盈利预测有所上调,国泰君安则维持前次盈利预测不变。 在上市公司发布定期业绩之后分析师是否出具了相应的点评报告,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刻画该分析师跟踪的紧密度,以此推演,定期业绩披露后有撰写报告的分析师,点评报告中的盈利预测更为及时有效,而没有撰写报告的分析师,其较早的盈利预测可能已经无法较好地反映公司的预测业绩。 以贵州茅台为例,在2023年8月2日晚间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之后,大多数分析师在此后几天内都撰写了相应的业绩点评报告,但也存在少数分析师并未更新盈利预测。 再以小熊电器为例,2021年1月25日晚间披露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整体上业绩有所低于预期,在业绩预告披露前6个月内,有27家研究机构出具了盈利预测,但业绩预告披露后,只有14家研究机构撰写了点评报告,更新了盈利预测数据,剩余的13家研究机构并未调整盈利预测,而这13家机构较早的盈利预测数据已经不能较好的表征小熊电器的预测业绩。 2. 分析师因子的改进 以分析师这类因子中的两个小类因子为例: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基于业绩披露时点下的盈利预测调整这个逻辑,来重构这两个小类因子,并且测试改进后的因子相较初始因子的选股效果变化。 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初始因子)的计算:站在月末时点计算因子值,前推6个月的时间窗口,取所有机构在该时间窗口内的各自最新盈利预测,简单平均即得到一致预期净利润,然后计算当前月末的一致预期净利润相较三个月前的一致预期净利润的变化幅度。 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改进因子)的计算:站在月末时点计算因子值,前推找到最近一个业绩报告的披露日(业绩报告可以是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正式财报中的一个),然后框定该业绩报告披露日至月末这段时间窗口,取所有机构在该时间窗口内的各自最新盈利预测,简单平均即得到一致预期净利润,然后计算当前月末的一致预期净利润相较三个月前的一致预期净利润的变化幅度。 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初始因子)的计算:站在月末时点计算因子值,前推6个月的时间窗口,取所有机构在该时间窗口内的各自最新的两条盈利预测,计算各自的盈利预测是否发生上调,然后统计盈利上调的机构数量占所有机构的比例。 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改进因子)的计算:站在月末时点计算因子值,前推找到最近一个业绩报告的披露日(业绩报告可以是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正式财报中的一个),然后以该业绩报告披露日至月末这段时间内有发布盈利预测的机构作为锚定机构;同样以月末时点前推6个月的时间窗口,取这些锚定机构在该时间窗口内的各自最新的两条盈利预测,计算各自的盈利预测是否发生上调,然后统计盈利上调的机构数量占锚定机构的比例。 2.1 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因子 基于初始因子和改进因子的构造方法,分别构建了初始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因子、改进后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因子,从原始因子和行业市值中性后因子两个维度,比较初始因子和改进因子的选股效果,回测期间为2010/12/31~2023/8/31,其中,对于中证1000内的选股测试,回测期间为2014/12/31~2023/8/31。 不论从原始因子维度还是行业市值中性后因子维度,改进因子相较初始因子的选股效果都有所提升。以行业市值中性后因子维度为例,初始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内的Rank_IC均值分别为3.27%、2.94%,改进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内的Rank_IC均值分别提升至4.29%、3.66%,Rank_ICIR也分别从0.33、0.35提升至0.44、0.43;在分组表现上,改进因子相较初始因子的多头组合也有更高的超额收益。 2.2 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因子 基于初始因子和改进因子的构造方法,分别构建了初始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因子、改进后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因子,从原始因子和行业市值中性后因子两个维度,比较初始因子和改进因子的选股效果,回测期间为2010/12/31~2023/8/31,其中,对于中证1000内的选股测试,回测期间为2014/12/31~2023/8/31。 和2.1节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因子的测试结果相同,在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因子上,不论从原始因子维度还是行业市值中性后因子维度,改进因子相较初始因子的选股效果都有所提升。以行业市值中性后因子维度为例,初始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内的Rank_IC均值分别为3.26%、3.15%,改进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内的Rank_IC均值分别提升至3.53%、3.54%,Rank_ICIR也分别从0.35、0.39提升至0.38、0.44;在分组表现上,改进因子相较初始因子在多头组合的超额收益上也有提升。 3.总结 上市公司在披露定期业绩后,分析师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撰写点评报告,报告中的一大核心要素就是盈利预测是否发生调整。 在上市公司发布定期业绩之后分析师是否出具了相应的点评报告,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刻画该分析师跟踪的紧密度,以此推演,定期业绩披露后有撰写报告的分析师,点评报告中的盈利预测更为及时有效,而没有撰写报告的分析师,其较早的盈利预测可能已经无法较好地反映公司的预测业绩。 以分析师这类因子中的两个小类因子为例: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基于业绩披露时点下的盈利预测调整这个逻辑,来重构这两个小类因子,并且测试改进后的因子相较初始因子的选股效果变化。 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改进因子)的计算:站在月末时点计算因子值,前推找到最近一个业绩报告的披露日(业绩报告可以是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正式财报中的一个),然后框定该业绩报告披露日至月末这段时间窗口,取所有机构在该时间窗口内的各自最新盈利预测,简单平均即得到一致预期净利润,然后计算当前月末的一致预期净利润相较三个月前的一致预期净利润的变化幅度。 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改进因子)的计算:站在月末时点计算因子值,前推找到最近一个业绩报告的披露日(业绩报告可以是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正式财报中的一个),然后以该业绩报告披露日至月末这段时间内有发布盈利预测的机构作为锚定机构;同样以月末时点前推6个月的时间窗口,取这些锚定机构在该时间窗口内的各自最新的两条盈利预测,计算各自的盈利预测是否发生上调,然后统计盈利上调的机构数量占锚定机构的比例。 在2010/12/31~2023/8/31回测期间,不论从原始因子维度还是行业市值中性后因子维度,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改进因子相较各自初始因子的选股效果都有所提升。以行业市值中性后的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因子为例,初始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内的Rank_IC均值分别为3.27%、2.94%,改进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内的Rank_IC均值分别提升至4.29%、3.66%,Rank_ICIR也分别从0.33、0.35提升至0.44、0.43;在分组表现上,改进因子相较初始因子的多头组合也有更高的超额收益。 4.风险提示 本报告中提及的方法有赖于分析师及时有效地做出业绩点评,未来分析师撰写点评报告的波动,可能会带来因子表现的不稳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