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投资者行为之一:机构偏爱什么债?-221130

《平安证券-投资者行为之一:机构偏爱什么债?-221130(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投资者行为之一:机构偏爱什么债?-221130(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平安观点:
前言:本文为投资者行为系列报告的第一篇,着重描述当前市场的截面特征:包括不同机构的市场地位、他们偏爱哪些品种,为什么形成了这种偏好,过去几年不同机构的偏好发生了哪些变化。
市场有哪些玩家?截至22年10月,我国债市规模约140万亿,商业银行和广义资管类账户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市场份额分别为49%和36%,此外保险、券商、基金、外资等投资者占比合计15%。
商业银行:配置大户爱地方债。(1)银行占据债市半壁江山,且随着供给增加大力增配,是债市天然的稳定器。(2)利率债中,银行偏好免税的国债和地方债,低配信用债和同业存单。(3)受流动性监管指标以及税收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银行进一步增持地方政府债,减持政金债、信用债和同业存单。
广义资管账户:积极扩容的财富管理者。(1)近年来伴随利率下行及资管行业规范监管,以理财子为代表的广义资管账户快速扩容,并对债市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2)广义资管账户偏好信用债和存单,对国开债态度中性,低配国债及地方债。(3)但从趋势上看,广义资管账户正在追求收益与流动性的平衡,表现为近年来在利率债方面增配票息更好的地方债,进一步减配国债;在信用债方面大力增配金融债,以应对合意可投资资产越来越少的困境。
券商自营:积极尝鲜。(1)券商自营负债端稳定,鲜有大幅扩张或萎缩。投资灵活度较高,业绩考核压力在不同机构分化较大。(2)券商自营高配信用债,特别是公司债。对于利率债态度中性,持仓占比接近50%,但低于其市占率。对于可转债、可交债、ABS等品种,券商参与度很高。(3)从趋势上看,券商自营近几年增持地方债和金融债,减配国债和企业债,同时保持对小众品种的增配,可以看做是适应市场结构变化的一种平衡操作。
保险:长久期配置力量。(1)由于负债端主要来自寿险资金,负债久期很长,偏好超长期国债与地方债。此外,保险也是信用债和金融债市场的重要配置力量。(2)近几来保险大幅增持地方债和金融债,减持政金债和信用债。
公募基金:镣铐下起舞。(1)公募基金是我国监管最规范、运作最标准的资管机构,债券托管量近2万亿。由于其考核机制,公募基金风险偏好比一般机构高;但由于监管严格,公募基金只能在有限范围内通过信用下沉、久期偏离、波段交易、衍生品运用等方式竞争,负债端稳定性最低。(2)公募基金偏好公司债和可转债,其次是ABS、企业债和可交债,利率债参与不多。(3)近几年公募小幅增持可转债,减持信用债。
外资:美元流动性决定风险偏好。(1)外资持仓规模为3.4万亿元,偏好国债及政金债。(2)外资行为跟随美元流动性,放松则风险偏好抬升,增配我国债券,结构上增配信用债,反之亦然。
风险提示:1)监管环境大幅变化,机构行为约束逻辑转向;2)利率债供给规模、节奏显著超预期;3)不同托管机构数据统计口径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