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玲珑轮胎-601966-Q3配套占比提升拉低盈利,内需持续复苏、塞尔维亚投产促进后续业绩增长-221031

《申万宏源-玲珑轮胎-601966-Q3配套占比提升拉低盈利,内需持续复苏、塞尔维亚投产促进后续业绩增长-22103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玲珑轮胎-601966-Q3配套占比提升拉低盈利,内需持续复苏、塞尔维亚投产促进后续业绩增长-221031(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27.8亿元(YoY-10.75%),实现归母净利润2.16亿元(YoY-7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8亿元(YoY-86.8%);其中22Q3实现收入43.73亿元(YoY+2.3%,QoQ+7.9%),归母净利润1.05亿元(YoY-31.9%,QoQ-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708万元(YoY-30%,QoQ-44%),业绩低于预期。
前三季度产销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盈利能力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费上行,以及内销盈利较为低迷影响,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公司轮胎产销量分别约4891万条(YoY-5.6%)、4582万条(YoY-5.5%),主要由于今年尤其是二季度国内疫情影响,整车厂停工停产以及国内物流运输受阻,影响公司开工以及销售情况。成本端,依据百川数据,天然橡胶、合成胶、炭黑、钢丝帘线前三季度均价同比分别变动-2%、-3%、+23%、+5%,整体原材料价格仍有所上行,另外,海运费自21Q4达到高峰后开始回落,目前至美西的运价基本恢复正常,根据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FBX指数显示,2022前三季度中国_东亚至北美西海岸和北美东海岸的运价平均同比增长12%、20%,因此成本端仍承压,整体仍使得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7.25pct至13.31%。费用端,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合计同比下滑1.2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由于运输费用计入成本同比下滑1.84pct,整体使得净利润率同比下滑4.8pct至1.69%。存货逐步消化,在建工程持续增长有望贡献后期收入增长。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货约44.7亿元,较年初减少约6600万元,较二季度末减少2.9亿元;在建工程约72.5亿元,较年初和二季度末分别增加21.1、7.4亿元,估计主要由于塞尔维亚、吉林、湖北、广西项目的持续推进。
Q3产销量均有明显恢复,销售结构性调整是的利润环比下滑。22Q3公司轮胎产销量分别约1702万条(YoY+5.7%、QoQ+12.1%)、1662万条(YoY+7.9%,QoQ+23.3%),主要由于Q3内需有所改善,公司国内零售有所恢复,以及Q3公司配套较Q2疫情影星低基数之上明显提升,且随着新能源车崛起,配套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配套盈利能力较低,因此对盈利形成一定拖累。原材料方面,公司Q2天然橡胶、合成胶、炭黑、钢丝帘线、帘子布五项主要原材料综合采购成本环比下滑5.94%,同比增长1.44%。此外,三季度海运费加速下行,至美西运价恢复正常水平。整体受结构调整拖累,使得Q3毛利率环比微降0.49pct至14.2%。费用率整体环比提升0.56pct,此外资产减值损失受原材料价格下跌影响,环比有所提升至约6800万元,带动Q2净利润率环比下滑2.59pct至2.41%。
国内需求逐步复苏,国内盈利有望持续恢复。二季度受国内疫情影响,整车开工以及出行需求均明显受损,三季度需求有所回暖,乘用车市场已恢复到正常状态,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我国乘用车市场Q3销量同比增长36.62%,环比增长37.88%,商用车市场依然相对低迷,Q3销量同比下滑10.65%,环比增长6.36%。此外,公司在新能源配套领域,成为比亚迪第一大轮胎供应商,并为易捷特、开沃、威马等造车新势力进行配套,新能源整体市占率接近20%,未来有望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带来较大需求增量。海外短期渠道库存略有增加,关注明年塞尔维亚投产进度。海外国产轮胎终端需求仍处于相对高位,短期由于港口及船运周转效率提升,渠道库存略有增加,但终端国产高性价比轮胎需求相对刚性,预计随运价回至正常水平,经销商进货有望逐步恢复正常,泰国工厂盈利有望逐步好转。公司塞尔维亚工厂第一条全钢胎于6月底下线,预计明年半钢和全钢逐步释放产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由于公司整体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大,内销盈利明显受损,以及塞尔维亚工厂正式投产进度有所延后,因此下调2022-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3.8、13.7(原预测7.8、17.7亿元)、22.9亿元,对应22-24年PE分别约63、18、11倍,参考汽车零部件企业星宇股份、金固股份2023年平均PE约23倍,对应2023目标市值314亿元,22-23年复合增速约14%,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波动影响盈利能力;配套提价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