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金融工具手册1: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效果如何?-221028

《长江证券-金融工具手册1: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效果如何?-221028(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证券-金融工具手册1: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效果如何?-221028(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引言:政策性金融工具快速落地
政策性金融工具的额度和可投范围不断扩容且快速落地。投资额度方面:8月24日,国常会在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可投范围方面:先后将充电桩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等项目纳入支持领域,上半年开工项目也新增纳入支持范围。截至10月12日,两批政策性金融工具共投放资金6743亿。
异同:政策性金融工具VS专项建设基金
与2015-2017年专项建设基金相比,2022年推出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相似之处:一是政策出台背景相似,均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业成主要拖累,基建投资虽担当重任,但面临资金可持续性的问题。二是运作模式相似,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向市场融资并相应设立基金,随后从备选项目清单中自主选择符合要求的项目,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进行投资、补充项目资本金,同时中央财政予以一定的贴息支持。
此外,也存在以下三点不同:一是投放主体扩大,本轮新增了进出口行这一投放主体。二是融资成本不同,一方面是受益于利率中枢的下行,本轮政策行的发债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是财政贴息力度不同,若参考近期推出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则财政贴息力度约在70%-80%左右,若参考2015年专项建设基金,则贴息力度为90%,且本轮财政贴息期限仅2年。三是投资范围不同,2022年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资领域主要包括了更多的新基建以及绿色能源项目,此外,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一些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也在其可投资范围之内。
投向:突出重点,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
我们分别从官方统计口径以及部分项目明细口径两个角度来对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情况进行交叉验证分析:1)从投向地区来看,或约有半数资金投向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六个经济大省。2)从投向领域来看,或约有半数以上投向交通、水利及能源等基建项目。3)从投资方式来看,股东借款方式或占主流。
测算: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拉动效果如何?
我们分别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基建投资拉动效果以及信贷投放拉动效果两个方面进行测算。
从基建投资拉动效果来看,两批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将拉动项目总投资规模8万亿元,撬动倍数约12倍;若按照项目周期为3-4年进行估算,则2022年8-12月预计形成有效投资规模约0.8-1.1万亿元,相应拉动全年基建投资增速4.4-5.9个百分点。
从信贷投放拉动效果来看,我们分别从基建资金来源构成、新增信贷数据情况、具体案例数据等三个视角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两批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撬动信贷投放规模约1.3-2.5倍;若按项目周期3-4年进行估算,则2022年下半年预计新增配套信贷800-2300亿左右,相应拉动信贷增速0.4-1.1个百分点;中性假设下,预计拉动年内信贷增速0.6-0.8个百分点。但需说明的是,该测算结果未考虑政策的脉冲性影响,或有一定低估。
此外需注意的是,政策性金融工具与专项债资金所支持的项目存在一定的重合,“锦上添花”或是对其较为恰当的评价。
展望未来,关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仍有两点值得关注:1)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后续或持续作用于基建投资和信贷投放;2)与上一轮相比,本轮两批共6000多亿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批次、规模、时间上均存较大差距,且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企稳信号尚不明晰,后续不排除追加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的可能。
风险提示
1、数据统计误差;2、政策力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