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证券-医疗服务行业周报:国产CAR~T西达基奥仑赛加速放量,关注CGT CDMO-221025

《湘财证券-医疗服务行业周报:国产CAR~T西达基奥仑赛加速放量,关注CGT CDMO-221025(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财证券-医疗服务行业周报:国产CAR~T西达基奥仑赛加速放量,关注CGT CDMO-221025(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要点:
上周医疗服务下跌2.8%,跌幅居前
上周医药生物报收8939.26点,上涨1.3%,涨幅排名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9位,涨幅靠前;医疗服务II报收8058.01点,下跌2.8%;中药II报收6743.86,上涨3.6%;化学制药报收10242.37点,上涨3.1%;生物制品Ⅱ报收8839.32点,下跌0.1%;医药商业Ⅱ报收5918.55点,上涨2.7%;医疗器械Ⅱ报收8631.67点,上涨2.0%。细分板块来看,医疗服务跌幅较大。
医疗服务板块PE(ttm)比上周下降了1.0 X,PB(lf)比上周下降了0.2 X
当前医疗服务板块PE为33.6 X,近一年PE最大值为84.5 X,最小值为30.3X;当前PB为5.2 X,近一年PB最大值为10.2 X,最小值为4.7 X。医疗服务板块PE(ttm)比上周下降了1.0 X,PB(lf)比上周下降了0.2 X,医疗服务板块PE、PB处于近一年底部水平。医疗服务板块相对于沪深300估值溢价率206.1%。虽然静态来看医疗服务板块估值仍较高,但考虑到专科医院及CXO产业相关公司业绩增速较高,行业发展趋势较好且政策免疫,目前估值已较为合理。
重要资讯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的通知: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2022-2025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行动内容包括:宣传老年营养健康知识、加强老年人群营养干预、提升老年营养健康服务能力、开展老年营养健康公益活动。2)医保局:创新医疗器械暂不实施带量采购,对具体品种作出说明。近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了大批对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的回复,其中,国家医保局列出了三类药暂时未纳入集采范围,分别是创新药、含濒危野生动物成分的药品、孤儿药和短缺药。
本周观点
国产CAR-T西达基奥仑赛Q3放量有望带动细胞基因治疗CDMO热度。从最新销售数据来看,首个国产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今年Q2首季销售约2400万美元,Q3约5500万美元,环比上涨129.2%,快速放量。2022年3月1日,首个国产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简称Cilta-cel)正式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款国产CAR-T细胞疗法。我们认为首款国产CAR-T疗法的快速放量展示出细胞基因治疗的成长性较好,有望带动细胞基因治疗CDMO热度提升。
CAR-T疗法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细胞对抗癌症的创新性体外CGT疗法。该疗法利用慢病毒(LV)等作为递送载体,将治疗用基因序列转移到T细胞基因组,使得病人的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随后通过释放穿孔素等因子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截至2022年8月,全球已有8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其中中国有2款。细胞基因治疗的三大共性生产步骤包括:核酸序列的设计与合成、将目标序列递送至细胞中(体内或体外)和工业化生产,我们看好细胞基因治疗的外包生产研发服务(CDMO)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细胞基因疗法技术先进:基因治疗的优势在于在基因层面从根治愈疾病。基因治疗的核心在于精准打击了疾病根源——异常DNA,是一种根本性的治疗策略。如同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引领生物医药的前两次产业变革,基因治疗有望引领生物医药的第三次产业变革。
2、中国有望弯道超车:中国CGT临床试验数量爆发式增长,数量仅次于美国;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CGT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自2015年开始,中国CGT疗法的临床试验数量增长快速。15到20年间,累计开展了约250项CGT临床试验,已成为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地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位列全球第一。
3、细胞基因治疗CDMO外包渗透率高:基因治疗由于其复杂的技术机制、高门槛的工艺开发和大规模生产、严苛的法规监管要求、有限的产业化经验、差异化的适应症药物用量,相比传统制药更加依赖于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据J.P.Morgan统计,基因治疗外包渗透率超过65%,远超传统生物制剂的35%。测算细胞基因治疗CDMO市场空间有望由2020年的13.3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148.4亿元。综上,我们看好国内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发展,建议关注前瞻布局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CDMO公司。
从整体行业来看,我们维持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增持”评级,目前已进入三季报披露期,建议密切关注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在优选细分行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公司的产业特点进行优中选优,建议关注研发外包服务、民营专科医院、IVD及医学影像板块及个股。
风险提示
(1)政策变动不确定性;(2)创新药研发投入不及预期;(3)行业及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