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能源互联网入口,负荷集聚的基石-221019

上传日期:2022-10-19 09:46:32 / 研报作者:申建国边文姣张志邦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华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能源互联网入口,负荷集聚的基石-221019.pdf
大小:275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能源互联网入口,负荷集聚的基石-221019

华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能源互联网入口,负荷集聚的基石-221019
文本预览:

《华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能源互联网入口,负荷集聚的基石-221019(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能源互联网入口,负荷集聚的基石-221019(41页).pdf(4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充电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基础,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入口
  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之际,负荷侧调节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关键,兼具负荷信息和调节能力的充电桩有望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新能源车销量高增提振充电市场需求。新基建、稳增长政策背景下,充电桩迎来发展高潮,设备制造和桩站运营共振向上。充电设备制造市场景气上行,新能源汽车火热叠加充电方式升级刚需创造广阔市场空间。运营端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盈利模式升级,业务附加值提升创造广阔价值蓝海。运营模式创新加筑行业门槛,竞争格局逐步优化。电池端结构与材料创新助推快充产业化,电池技术升级+车企车型布局引领快充时代。
  制造端:信息升级叠加补能提速,设备市场景气上行
  充电设备市场空间广阔,国内桩企大有可为。要完成发改委提出的到2025年车桩比达到1:1的目标,各地亟需进一步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据我们测算,预计22-25年期间充电桩市场建设规模有望达到2942亿元。生活节奏加快,充电市场大幅缩短。高压平台直流快充可直击补能痛点,车企纷纷加速布局800V高压快充平台。高达300-500kW的充电功率下,车辆仅需6-10分钟就能迅速补能,显著改善车主出行体验。充电模块价格持续下降,制造端成本压力减轻,推动直流充电桩普及。直流充电增加信息传输,实时监控与远程调节共同保障车桩安全。
  运营端:模式升级拓展盈利渠道,后市场大数据分析开发增值服务
  在传统以服务费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单一充电业务运营模式下,提升利用率成为增加盈利的关键。据我们测算当服务费为0.5元/kWh时,单个直流桩利用率在接近5%时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随着利用率的提升,盈利能力对利用率的敏感度逐渐减弱。大数据技术、智能电网等技术助力盈利模式升级,光储充一体化实现峰谷套利;V2G有序充电实现反哺电网获利;“充电+后市场服务”拓展盈利渠道,加速数据变现。运营端存在多重门槛,“马太效应”明显,2021年公共充电桩运营市场CR4高达74.24%,龙头优势显著,“位置好+懂运营”是未来竞争关键。
  整车端:车企车型布局,快充趋势明确
  能量密度提升速度趋缓,提升补能效率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快充能缓解用户里程焦虑、提升用户体验,我们预计其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的重要补能方式。快充的技术路径主要有两种:高电压或者大电流。特斯拉选择大电流,保时捷、国内新势力选择高电压。以800V为代表的高电压相较大电流方式能减少能耗、降低材料损耗,我们预计将成为主流路线。海内外车企密集推出高电压路线为主的快充新车型,未来以中国超级方案为主导的快充标准统一化有望加速快充产业化进程。
  电池端:电池结构+材料技术升级助推快充普及
  电池层面的技术创新助力快充性能的实现。一方面,结构设计层面,通过扩大散热面积、降低内阻等方式,缓解由快充带来的发热量大问题,另一方面,材料层面,负极嵌锂速度慢导致析锂问题为快充主要瓶颈,通过负极材料采用碳化包覆工艺,电解液选择FEC等提升倍率性能的添加剂有助提升快充性能。以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为代表的快充电池相继面市,反映快充技术日渐成熟,有望助力快充普及。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产销量增长低于预期;技术研发突破不及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