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汽车行业:新能源车开启大众化之路-221018

《华泰证券-汽车行业:新能源车开启大众化之路-221018(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汽车行业:新能源车开启大众化之路-221018(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释放,差异化需求激发新能源车市场活力
2022年1-8月,我国中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距特大城市仍有11-17pct的提升空间。在新能源车下乡等政策激励下,低线城市的消费潜力有望加速释放。而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更偏好10-15万的高性价比车型。根据我们的假设测算,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一年的补能成本差异为6,500-7,500元(假设年行驶里程1.65万公里、油价9.04元/L,电价0.54元/kwh计算),在购置税优惠加持下,即使存在电池衰竭导致预期保值率较低的问题,新能源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仍更具优势。这正契合低线城市潜在车主对高性价比的追求,为新能源车在下沉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渠道先行、产品为王,车企密集布局下沉市场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中型城市的增量贡献已经从17年的14%提升至22年1-8月的22%,这一上升趋势在今年以来更为明显。国内新能源车企加快了三四线城市的渠道网络布局,以及主销价格区间的新车型开发。在产业链完善、技术快速迭代并持续降本的优势下,相比同价位传统合资品牌燃油车,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能够以更优秀的性能表现、更高级的外观、更智能的配置作为核心竞争力,来突破三、四线城市汽车市场。例如,比亚迪22年7月超14万台的月销量中,二线及以下的城市作出了55%以上贡献,今明两年公司还将以20%的增速继续扩张。
自主品牌销量份额提升,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实现大众化之路
我们挑选了10个汽车销售总量较高的省市,比较了其2020年和22年1-8月的品牌销量份额变化——比亚迪销量份额的提升幅度在各个省份均达到4pct以上,而传统燃油车头部品牌大众、别克在10个省市的份额显著下滑,日系丰田、本田份额表现略好,但也面临下滑、被替代的风险。我们乐观预计未来8年新能源车有望在10-20万元主流市场实现对燃油车较大程度的替代,且从2023年开启快速替代之路。据《路线图2.0》,我们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混动车型国内销量将达到2,125万辆,其中10-20万元车型销量有望达956万辆,较21年的105万辆有8倍以上增长空间。
技术出新、品质领先,中国制造在产业链协同下抢占全球高地
1)比亚迪作为品牌出海领头羊,通过产业链纵向深度布局,培育出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和规模效应,车型的续航表现和智能体验均优于日系车,高性价比将助力自主品牌在东亚、欧洲市场开辟第二成长曲线。2)投产不足3年,特斯拉上海工厂22年1-8月出口15.9万辆,达到除中、美外总销量的117%。这得益于“中国速度”,其核心在于国内供应链的完整性和产业集群的快速响应能力,95%+的国产化率帮助企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未来中国车企还将立足于此,持续向全球输送“中国制造”。结合车企销量规划,我们推算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规模有望达370万辆。
乘用车产量远大于销量,看好整车和零部件板块持续走强
综合来看,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认可度不断提升,我们结合国内乘用车销量和企业的出口节奏,判断未来国内乘用车市场产量(预计3,040万)远大于销量(预计2,400万),中国汽车通过规模化“制造出海”来消化溢出产能,将会成为常态,因此我们对整车和零部件板块的做大做强有较强信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继续走弱;新能源车补能网络开拓不及预期;二手车流通限制政策放开;测算数据与实际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