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中国经济减税的时机、效果与可操作性-180927

《太平洋证券-中国经济减税的时机、效果与可操作性-180927(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中国经济减税的时机、效果与可操作性-180927(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下半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减税、社保严征缴、基建开支等事件时常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尤其对于减税,起初的“建言献策”已逐步转化为“运动式预期”。若减税迟迟无法成行,无疑是给市场本就脆弱的信心雪上加霜。
报告从财政学理论出发,主旨不是要给出一个所谓的减税方案,而是试图给市场以合理的税改评判方法。
税收以税负能否转嫁分为间接税和直接税。前者主要针对消费征税,后者则是对收入的征税。因此间接税直接影响消费需求,是扩内需的主要抓手。而直接税首先影响投资和劳动的成本,是降成本的必要手段。在我国,最主要的间接税是增值税。而直接税则主要包括个税与企业所得税。
减税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考虑减税的可操作性。目前,增值税的核心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而所得税的核心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国务院的暂行条例更改程序较为简化,而立过法的个税与企业所得税更改,则需要经人大一审再审,程序繁琐。
除可操作性外,减税还有以下两个难点需要面对:首先,“以支定收”的财政预算模式决定了在支出刚性的情况下,难以随意减收。且从赤字率与债务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看,要保持债务率不上升,必须使当期赤字率不超过债务率与经济增长率的乘积。因而,以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简并增值税的一个税档带来的减收,可能难以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规模来弥补。其次,今年就实施简并增值税税档可能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误读。
从减税规模看,增值税税率下调可能减税4000亿左右;企业研发费用抵扣扩容减税约650亿左右;中小企业留抵税额返还减税可能带来减税1130亿左右。另外,叠加个税免征额提高至5000元、出口退税、中小企业亏损抵补延长、部分商品进口税率下调等减税措施,今年8000亿的减税计划或以完成。今年继续减税空间不大。
明年实施减税政策的概率较大。首先我们要把握“总量不变,结构调整”的原则。其次,要配合政策调整的大方向,是扩内需还是降成本。增值税从税收增长叠加“简并税档”的方向考虑,继续缩小级距是增值税税率调整更为合理的选择。因此,16%的一档及10%的一档税率继续下调1个百分点可能性更大,根据我们的测算,对应减税规模约为3300亿左右。企业所得税从国际税收竞争的角度考虑,也有可能下调1-3个百分点,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测算,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3600亿左右。实际减税规模应更大。
风险提示:警惕后续对地方隐性债务处置带来的城投违约及经济失速下滑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