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中美货币政策走向独立,外围市场压力或有减弱-181220

《南京银行-中美货币政策走向独立,外围市场压力或有减弱-181220(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银行-中美货币政策走向独立,外围市场压力或有减弱-181220(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美联储四季度如期加息,未来加息路径不确定性较高
北京时间周四(12 月20 日)凌晨3 点,美联储如期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bp 至2.25%-2.5%区间。自上次加息以来,美股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 分别较10 月初高点下跌了13.5%、17.5%和14.7%,美联储无视特朗普多方施压,仍然坚持在股市下跌之际选择收紧货币政策,这是1980 年以来76 次加息中的第二次,上一次是1994 年。这一方面是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的立场,另一方面,也说明美联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判断不及市场预期那么悲观。同时,美联储表示将维持每月资产负债表的缩减幅度在500 亿美元不变,并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从2.20%上调至2.40%。
从美联储本次会议来看,值得关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下调今明两年的经济和通胀预期。鲍威尔表示,今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是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但海外经济增长迟滞和金融市场波动,表明经济增长出现趋弱的信号。但新变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经济前景,只是让大部分联储官员下调了明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会议将2018 年、2019 年的GDP 增速预期分别从3.1%、2.5%下调至3.0%、2.3%,将通胀预期分别从2.1%、2.0%下调至1.9%、1.9%。二是鲍威尔较为中性的表态。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加息速度比预期快,已经到达预期中性利率的区间底端,当前货币政策不需要宽松,可以是中性的。但政策不是预设不变的,加息路径的不确定性相对较高,“将继续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进展,并评估其对经济前景的影响”。鲍威尔这一表态相对中性,虽然比市场预期更为强硬,但较上次加息时的态度已有明显软化。三是本轮加息周期可能临近尾声。从公布的点阵图来看,2019 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预测中值为2.875%,暗示明年加息次数为2 次,较9 月会议减少1 次。美国经济明年见顶回落的预期被确认,鲍威尔表态趋于中性,叠加近期美债收益率出现局部倒挂,预示着本轮加息可能接近尾声,新兴市场汇率所面临的压力将有所缓解。
二、中国央行先发创设TMLF,定向利率优惠支持民营、小微
央行于12 月19 日晚发布公告称,为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决定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可向央行TMLF 资金申请,资金期限最长可达3 年,利率比MLF 优惠15bp 为3.15%。同时,央行公布将再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 亿元,加上6 月和10 月两次追加额度1500亿元,今年新增再贴现和再贷款额度已经达到4000 亿元。
截至目前,美联储本轮加息已经进行了9 次,幅度均为25bp。其中4 次央行跟进加息,不同程度上调逆回购或其他货币工具的操作利率。但最近3 次央行均未跟随,与之相反,央行选择降准或TMLF 定向利率优惠,说明中美货币政策已经走向独立。
三、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对我国经济影响
正如易纲行长在长安论坛所说,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而且货币政策应该坚持“以我为主”,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央行此次先发制人,正是货币政策以国内宏观需求为主的体现。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际市场需求走弱,净出口将对经济形成拖累。美国将2019 年GDP增长预期调低0.2 个百分点至2.3%,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相继调低GDP增速,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大概率放缓。今年中美两次互加关税,但对美“抢出口”导致出口好于预期,明年在国际需求走弱、中美贸易摩擦仍未和解的情况下,出口预计回落,进口继续扩大,净出口对经济增产的拖累将会显现。
第二,美联储加息走向尾声,为国内政策打开空间。11 月M1 和M2 双双再创新低,达到1.5%和8%,企业现金流明显紧张。社会融资持续下滑,11 月旧口径社融同比增速仅为8.36%。11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4%,降至年内最低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创2004 年以来新低,生产和消费均出现放缓迹象。展望2019 年,平台政策和房地产政策难有实质性放松,基建投资以补短板为主,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预计放缓,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大幅反弹。居民杠杆水平较高,高房价以及经济放缓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都将长期制约消费,明年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加大。美联储对加息路径的弹性态度,预示此轮加息正走向尾声,中美利差和汇率等外部约束将有所改善,这将为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打开空间。
第三,宽信用政策继续加码,中长期政策利率可能下行。央行创设的TMLF,期限可以延长至3 年,利率较MLF 优惠15bp,TMLF 针对性地缓解商业银行缺少中长期负债的痛点,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一定程度上引导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行。同时,TMLF 定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民营等重点领域,这是央行宽信用政策的延续,体现央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努力。小微、民营企业不良率相对较高,银监“两增两控”考核既要求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增长,又要求资产质量和贷款成本下降,金融机构在满足考核要求之外主动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央行此举提高了小微、民营贷款的风险补偿空间,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有利于信用机制的有效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