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通研究院-区块链行业专题报告:DApp的迷局~生存与成长-190228

《通证通研究院-区块链行业专题报告:DApp的迷局~生存与成长-190228(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证通研究院-区块链行业专题报告:DApp的迷局~生存与成长-190228(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导读:DApp(非中心化应用),是一种运行在计算机P2P 网络而不是单个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具备代码开源、激励机制、非中心化共识和无单点故障四个要素。自区块链技术产生以来,DApp 的数量不断增多。
摘要:
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非中心化应用,与APP(中心化应用:Centralized Application)相对应。DApp 的数据交互由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完成,具有非中心化的属性。简言之:DApp= 前端+ 智能合约( SmartContract),目前可分为操作系统、工具和具体应用三大类。
2017 至2018 年的区块链DApp 呈现出总量稳定增长,阶段性集中爆发,多公链并举的情况,但是整体活跃程度低,并有用户与交易行为集中化的趋势。据Dapp.review,截止2018 年12月收录Dapp 2,421 个,同比2017 年12 月增长192%。2017 年5 月份,ETH 公链上新增65 个DApp,此后至当年12 月份,DApp 增量保持63 个/月。进入2018 年2 月份,ETH 公链上新增136 个DApp,至当年12 月份,DApp 增量保持138 个/月。
在三大公链DApp 对比中可以发现:ETH 公链上DApp 数量最多且分布较均衡但用户活跃度不足;EOS 上DApp 表现最为活跃,但抽奖等投机类DApp 占比较重;TRON 公链虽然DApp数量最少但分布较均衡,抽奖类、风险类DApp 为TRON 带来了较多的交易量与较高的用户活跃度。
对 DApp 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之后我们认为,当下DApp 的发展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当前DApp 市场活跃应用数量少、分类不完整、风险投机类占比较高;矿工横行、“羊毛党”泛滥,安全事件频发;生命周期短,同质化严重,同一DApp 多平台运营成为常态。
我们认为,公链性能提升、用户习惯培养、经济模型的探索和应用的真实落地是未来DApp 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代码漏洞、应用无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