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交运设备行业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链标的梳理:行业标杆引领,智能驾驶产业化提速-190324

《华泰证券-交运设备行业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链标的梳理:行业标杆引领,智能驾驶产业化提速-190324(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交运设备行业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链标的梳理:行业标杆引领,智能驾驶产业化提速-190324(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产业标杆引领智能驾驶快速发展,产业化进程提速
巨头引领、政策推动、产业资本流入等多重因素推动我国智能驾驶产业快速发展。2018 年,百度“阿波龙”无人驾驶客车7 月实现量产并开启商业化运营;上汽荣威搭载自主泊车功能的Marvel X 9 月实现量产交付;谷歌10 月宣布Waymo 已经完成1000 万英里无人驾驶公共道路路测;特斯拉10 月开始向全球车主推送 Autopilot 9.0 版本系统更新;蔚来ES8 和ES6全系标配NIO Pilot 硬件系统,小鹏G3 XPilot 系统可实现L2.5 级自动驾驶。我们认为在互联网巨头和产业标杆的引领下,智能驾驶的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汽车产业链优质标的如保隆科技、德赛西威和拓普集团等将受益。
智能驾驶系统发展空间广阔,2023 年850 亿市场规模可期
智能驾驶市场空间到2023 年或超850 亿元。我们认为以主动安全为主要功能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ADAS)目前已逐渐实现产业化,并开始搭载中高端车型,具备产业价值和投资机遇。高级智能辅助驾驶是从汽车主动安全到实现无人驾驶的重要过渡阶段,技术条件日趋成熟,整车配套需求强烈,渗透率有望加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测算,2018 年我国前装市场ADAS 渗透率约28%,市场规模约372 亿元,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规模化后成本下降,我们认为ADAS 有望加速向中低端车型渗透,预计到2023 年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至70%,市场规模将超850 亿元。
国内厂商加速布局智能驾驶,外延式发展路径受青睐
汽车上下游产业同时加大智能驾驶布局力度。国内自主品牌整车厂商均加大力度布局智能驾驶产业,提高整车智能化程度,加速智能驾驶车型落地。整车龙头上汽集团发布具备L2 级智能驾驶功能车型Marvel X 并实现交付,蔚来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在售车型均标配智能驾驶硬件系统,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拉动整个国内智能驾驶产业链上下游的高速发展。国内零部件厂商则纷纷通过外延式战略快速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全面布局ADAS 执行机构、感知系统和交互系统等领域。
感知技术融合、执行模块智能集成化是必然趋势
感知识别领域是目前国内ADAS 模块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感知模块中视觉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毫米波雷达技术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结合各自优势实现技术融合是发展的主要趋势。执行模块的电子化、智能化是智能驾驶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底盘电控企业在客户资源和配套经验上具有先发优势,以执行模块技术为基础直接切入智能驾驶领域为整车厂商配套的逻辑最为顺畅。零部件厂商顺应汽车零部件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打造“感知+决策+执行”全产业链,为整车厂商提供全套高度自动驾驶方案将是主要趋势。
紧跟智能驾驶发展动向,关注产业链优质标的
我们认为在互联网巨头和产业标杆的引领下,智能驾驶的产业化进程将加速,建议投资者紧跟产业发展动向并关注以下优质标的:保隆科技(布局毫米波雷达)、德赛西威(摄像头+图像处理)、亚太股份(ADAS 系统整合方案)、万安科技(EMB+外延式发展)、拓普集团(IBS 智能制动系统)、华域汽车(布局毫米波雷达)和均胜电子(感知交互系统)等。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