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通研究院-区块链行业技术引卷之七:跨链,打破孤岛,万链互联-190515

《通证通研究院-区块链行业技术引卷之七:跨链,打破孤岛,万链互联-190515(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证通研究院-区块链行业技术引卷之七:跨链,打破孤岛,万链互联-190515(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导读:随着区块链行业的蓬勃发展,多种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出现,由此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问题:链与链之间如何互联互通?本篇报告梳理了跨链的含义、意义和跨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回顾了跨链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主要的跨链模式。
摘要:
跨链是通过连接相对独立的区块链系统,实现资产、数据等的跨链互操作,跨链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跨链资产互换和跨链资产转移。
2013 年之前,区块链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单一区块链。2013 年以来,跨链技术蓬勃发展,跨链的几种主要模式相继被提出。
实现跨链的两个关键问题分别是跨链交易的原子性和跨链交易验证。哈希锁定模式利用哈希锁和时间锁能够保证跨链交易的原子性,即只有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和哈希条件交易才能够完成,从而实现跨链资产互换。对于相互独立的两条区块链而言,为实现跨链资产转移,不得不依赖于外部第三方进行信息交互,根据第三方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公证人机制和中继模式。在公证人机制下,第三方负责数据收集和交易验证;在中继模式下,第三方仅负责数据收集,交易验证由目标链完成。
总体而言,跨链技术在过去几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的项目层出不穷。现有的跨链相关项目中,基于侧链/中继模式的项目占比最高;基于哈希锁定的闪电网络自主网上线以来节点数量、通道数量和网络容量不断增长,技术可行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通信协议簇(通过规定一系列通信数据格式与协议规范等实现区块链接入)类项目未来能否成为主流跨链方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业界对于相关标准规范的接受度。但是目前跨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和广泛应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除了跨链本身的技术形态演进,跨链技术未来的发展也与跨链技术的应用模式密切相关。
风险提示:量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