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机械设备行业科创资质通鉴系列之智能制造:结构重塑,中国智能制造的挑战与机遇-190630

《华泰证券-机械设备行业科创资质通鉴系列之智能制造:结构重塑,中国智能制造的挑战与机遇-190630(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机械设备行业科创资质通鉴系列之智能制造:结构重塑,中国智能制造的挑战与机遇-190630(41页).pdf(4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结构重塑,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同时面临挑战与机遇
我们认为,美关税加征将加速中国制造业分化和洗牌,优势公司在主动调整产品和经营策略后,竞争力有望提升,但现金流或承压。我们认为,市场所担心的制造业产能外流的影响总体可控,中国本土的智能制造升级将进一步对冲制造端成本上行的压力。考虑到经营策略调整周期和5G 商用带来的技术升级,我们预计智能制造投资增速回升的拐点可能出现在2020年。建议关注重视研发投入、与5G 巨头合作紧密的智能装备制造公司。
财报及数据分析:贸易摩擦致分化加速,优势企业影响可控但现金流承压
以31 家受到第一批500 亿美元关税清单影响的A 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我们分析发现:1)关税影响在18Q4 显现,制造业收入增速放缓,集中度提升;2)样本公司收入及业绩增速较稳定,毛利率稳中有升;3)样本公司盈利质量较高,经营性净现金流较充沛;4)制造业投资增速震荡下行,优势企业仍加速投资以积极应对关税影响。我们认为,如维持25%的关税,贸易摩擦影响或将持续显现,随着存量订单的消化,增量订单利润不足,小微企业经营问题或逐步凸显。优势企业经营状况仍稳健,且有能力通过变革来提升竞争力,而非在关税压力下苦撑,而变革或将使现金流承压。
总成本角度分析:中国制造未来或仍具备较强的全球竞争力
全面考虑制造、运输和关税成本,我们认为能顺畅承接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国家首选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但受制于劳动人口的不足,预计东南亚能承接的制造业年产值仅为中国的2.57%(2018 年数据),总体承接能力有限。中国制造自动化比例逐年上升且工程师红利优势突出,有望削弱产能转移目的地的人力成本优势,加上基建和产业链等配套因素,中国制造的总成本将具优势。
智能制造的趋势不变,建议布局行业核心资产和技术
中国制造企业未来的资本开支有望逐步聚焦研发和产品结构升级,而非线性的产能扩张,向智能制造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但是短期制造业投资受制于信心不足而下滑,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零部件,投资下滑拖累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增速的下滑。我们认为,销量增速重新回升的拐点可能出现在2020 年,核心逻辑是一方面智能制造满足降本增效、柔性化生产需要,当优势企业适应新的关税水平后将重新开始增加投资;另一方面5G 技术的商用有望带来智能制造行业的变革,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建议关注重视研发投入、与5G 巨头合作紧密的智能制造装备公司
从历史数据看,下游行业变革期往往带来自动化行业收入规模的扩大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或是自动化设备公司的较好投资时点。5G 或成为未来5-10年智能制造行业变革的催化剂。建议关注重视研发投入、与5G 巨头合作紧密的智能制造装备公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5G 发展进程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限制产业发展、国内产业进步速度慢于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