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区域发展周报2019年第27期,总第75期-190719

《中国民生银行-区域发展周报2019年第27期,总第75期-190719(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生银行-区域发展周报2019年第27期,总第75期-190719(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期焦点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到 2022 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到 2030 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 15 个专项行动。一是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二是关注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意见》强调,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细化上述 15 个专项行动的目标、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统筹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做好监测考核。要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信息支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注重宣传引导,及时发布政策解读,设立健康中国行动专题网站,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点评
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从国家层面指导未来十余年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工作。《意见》提出,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以下简称“《行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目前,我国居民主要的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18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77.0 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 6.1‰,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 18.3/10 万,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初步控制。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变化,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
在此背景下,《意见》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 15 个重大专项行动,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健康中国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是对《“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任务目标的细化和落实,体现了两个“突出”——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健康促进和动员倡导。专项行动的目标为,到 2022 年和2030 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 7%和 5%,贫血率分别小于 12%和 10%,孕妇贫血率分别低于 14%和 10%,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 32%和 30%等。
具体来看,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实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定位上,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聚焦每个人关心、关注的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针对每个人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做出系统、细致的安排和建议。此次健康中国行动,将中小学生作为重点人群之一。《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强调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 50%及以上和 60%及以上。
二是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健康中国行动将监测、检测、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等建议贯穿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个人、社会和政府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防控方案。
三是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行动》中每一个行动均按照序言,行动目标,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方面职责的顺序展开,集中说明“为什么要做、做成什么样、怎么做特别是各方如何一起做”等问题。每一项任务举措务求具体明确、责任清晰,强化部门协作,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牵头负责、社会积极参与、个人体现健康责任,把健康中国“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落到实处,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具体实践。(张雨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