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信证券-近期市场行情点评:纠结的市场情绪-190726

上传日期:2019-07-26 11:09:57 / 研报作者:燕翔2021年海外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16年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战迪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国信证券-近期市场行情点评:纠结的市场情绪-190726.pdf
大小:64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信证券-近期市场行情点评:纠结的市场情绪-190726

国信证券-近期市场行情点评:纠结的市场情绪-190726
文本预览:

《国信证券-近期市场行情点评:纠结的市场情绪-19072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近期市场行情点评:纠结的市场情绪-190726(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7  月  25  日当天,沪深两市小幅收涨,其中上证综指单日上涨  0.5%,深圳成指涨  0.8%,创业板指涨  0.8%,wind  全A  涨  0.6%。申万  28  个行业指数普遍收涨,其中电子、银行、食品饮料三个行业涨幅居前,单日分别涨  2.5%,1.5%和  1.2%。而有色、化工行业分别小幅下跌  0.7%和  0.3%,表现相对弱势。
        本周以来,沪深两市总体走势欲扬先抑,在经历周一较大幅度的下跌后持续回暖。截至  7  月  25  日,上证综指当周累计涨上  0.5%,深圳成指累计涨  1.3%,创业板指涨  1.6%,wind  全  A  涨  0.7%。申万  28  个行业指数同样上涨居多,其中电子、计算机、银行三个行业涨幅居前,本周累计分别涨  5.8%,2.2%和  2.0%。而有色金属、房地产行业累计分别下跌  3.4%和  1.7%,表现靠后。
        消息面上看,本周市场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梳理如下:
        (1)7  月  22  日,科创板开市,25  家科创板公司正式上市交易。当日  25  家公司全线飘红,板块成交额累计  485  亿元,占沪深两市总成交额的  12%。
        (2)7  月  24  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
        (3)7  月  24  日晚间,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并于  25  日正式实施。《工作意见》在土地出让、居民购房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收紧楼市调控,其中将住房限售范围扩大为苏州市  6区,统一新房限售  3  年,二手房限售  5  年,这也是苏州年内第四次加码调控。
        (4)7  月  25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发布会透露,为落实两国元首大阪会晤达成的共识,中美双方牵头人将于  7  月  30-31  日在中国上海见面,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举行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本周以来尤其是周二以来市场行情回暖的主要因素或在于以下两点:
        (1)科创板开板以来的赚钱效应为其他板块带来溢价。科创板开板以来的  4  个交易日,25  家上市公司累计涨幅平均值高达  157%,其中最高涨幅为  412%,而最低涨幅也高达  81%,可以说赚钱十分显著,无疑在情绪面上对  A  股整个市场有带动作用。此外截至  7  月  25  日,科创板上市的  25  家上市公司市盈率(TTM)均值为  111,中位数为  100,远远高于其他板块,同样有望提升其他板块科技龙头公司的估值溢价。
        (2)中美经贸磋商临近,短期内对市场情绪存在提振作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25  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月底中美双方将在上海举行经贸磋商,这是自  6  月  29  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大阪举行会晤后双方进一步明确经贸磋商日程,此前特朗普在大阪  G20  峰会上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所以本次两国经贸磋商日期的确定或是对先前G20  峰会上取得成果的进一步确认,短期同样有望提振市场情绪。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情绪依然较为纠结,年内指数进一步上行的空间相对有限,后续市场维持震荡走势的可能性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我们预计  2019  年全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约在  5%左右,而截至目前上证综指全年累计涨幅已经达到  18%,所以指数如果需要进一步上涨主要还是要靠拔高估值水平。驱动估值提升的力量一般有两个,一是业绩增速向上,二是利率下行。现在来看,业绩增速趋势性向上还很难看到,而同时在基本面维持“平稳”、“L型”没有明显下坠的情况下,短期内也很难指望货币政策有大幅放宽。
        结构上看,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环境下,市场追逐盈利稳定的大逻辑不会改变,低波动环境下盈利稳定类资产依然是首选。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和扩散,建议积极关注各行业中的“隐形冠军”。
        (上述所有涉及到的个股标的信息,均为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建议)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