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华泰证券-建材行业:“全球视野”建材国际比较系列报告之一,从立邦成长史看中国本土涂企的崛起-191015.pdf
大小:251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泰证券-建材行业:“全球视野”建材国际比较系列报告之一,从立邦成长史看中国本土涂企的崛起-191015

华泰证券-建材行业:“全球视野”建材国际比较系列报告之一,从立邦成长史看中国本土涂企的崛起-191015
文本预览:

《华泰证券-建材行业:“全球视野”建材国际比较系列报告之一,从立邦成长史看中国本土涂企的崛起-191015(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建材行业:“全球视野”建材国际比较系列报告之一,从立邦成长史看中国本土涂企的崛起-191015(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立邦:“渠道+品牌+工厂+外延”打造全方位涂料服务商
  本文通过分析立邦中国及其控股股东日涂的成长历程,对立邦的“产品+服务”模式进行挖掘,认为抢先全渠道布局、持续的品牌研发投入、多层次工厂布局和优势互补的并购是公司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四大涂企的重要因素。通过实施“生存挑战”计划成为亚洲第一后,公司将沿着N-20计划向全球领先的涂料制造商转变。但立邦中国的建筑涂料业务中C端占比70%,且2018年立邦中国地区收入仅小幅增长1%,中国本土涂料品牌快速崛起,有望借助B端机遇逐步实现建筑涂料领域的国产替代。
  理顺股权架构,突出中国市场贡献
  1994-2018年,日涂控股营收由124亿元增至376亿元人民币,CAGR+4.7%;净利润由1.6亿元增至27.2亿元,CAGR+12.7%;同期市值由136亿元增长至1279亿元,其中主要的增长阶段来自2014年对立邦中国的并购之后。日涂控股实际控制人为新加坡吴德南集团,持有日涂39%股权,并将立邦中国的模式在亚洲其它地区进行快速复制。2018年除日本外的亚洲区收入占日涂控股收入57%,中国区收入占日涂收入41%,N-20计划下公司目标是2020年将这一指标分别提升至61%和43%。
  金字塔定价体系满足大众产品需求,工程服务增厚经销商盈利
  立邦自1992年进入中国后,产品升级遵循了大众化功能定位和消费升级追求,在不断推出多合一、净味、去甲醛等产品的同时,始终将推广重点放在中低端产品上(300元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约45%),形成独特的金字塔定价体系。立邦2007年和2011年分别推出工程事业部和立邦刷新服务,以弥补产品端的弱盈利。2018年日涂营业利润率13%,超过了中国本土涂企10%以内的平均水平。2018年立邦工程收入30亿元,500强地产商首选率排名第一;11-18年立邦刷新累计收入41亿元,单价约1万元/户。
  渠道/工厂/市场布局高度匹配,广告和研发持续投入
  立邦中国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布局,截至2019年8月已设立3111家专卖店、3423家形象店、149个涂装中心和133个家居旗舰店,重点布局广东、上海、河南、江苏等地,与本土涂料品牌形成差异化。立邦在中国30余个城市设立超过40家工厂(由综合性工厂+区域性工厂+专业性工厂构成),形成了“工厂-渠道-市场”高度匹配的布局。2015年以来,公司营业开支占收入比重在26%左右,其中广告费用占比约3%,研发费用占比在2.5%左右,占比与国内本土涂料企业相当但绝对规模要更大。
  战略发展路径与本土企业不同,国产建筑涂料品牌面临机遇
  日涂控股收购立邦中国及今年的跨区域并购,是2012年以来日涂股价表现优秀的重要催化,市场给予了公司全球化战略及业绩高成长预期一定溢价。立邦中国的业务优势在于C端渠道和品牌积累深厚,且自有产能规模较大,2016年立邦中国建筑涂料C端市场占有率约30%,B端占有率17%,但2015-2018年,随着国内精装修和地产集采占比提升,本土建筑涂料品牌三棵树、亚士创能等借助B端市场实现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而立邦中国14-17年收入CAGR+13%,但18年收入增长1%。我们预计随着本土品牌的上市融资和扩产,未来有望通过渠道和品牌建设实现份额的提升。
  风险提示:立邦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中国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