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固收周报】资金有波动但总体无忧,关注中短端调整后机会-220116

《平安证券-【固收周报】资金有波动但总体无忧,关注中短端调整后机会-220116(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固收周报】资金有波动但总体无忧,关注中短端调整后机会-220116(36页).pdf(3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经济基本面出口强劲势头延续,美国零售销售低于预期。 国内方面,12月出口两年复合增速为19.5%,持平于9-11月均值,表明出口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劲势头没有改变。 从结构上看,电子产品、防疫物资出口保持高位,说明疫情反弹和海外经济复苏依然是支撑出口的两大核心。 由于2022年上半年订单总体充足,出口增速回落预计会偏缓慢。 海外方面,12月美国零售销售环比为-1.9%,远低于市场预期,且创下2021年2月以来最低,但本月的走弱与圣诞节采购提前不无关系,就此判断消费开启趋势性走弱为时尚早。 资金面央行或维持MLF利率稳定,资金面短期有波动,但整体无忧。 政府债净融资回升,本周资金面有波动但整体平稳,下周税期或带来资金面波动,但当前银行负债端压力有限,资金面难大幅收紧:一方面,票据转贴现收益率回落,与2019、2021年信贷开门红时期收益率持续上行走势有差异;另一方面,1月政府债券供给放量有限,新增专项债仅占提前批额度的6.7%,不及稳增长压力同样较大的2019-20的17%、78%,下周政府债净融资较本周少增1500亿元,供给压力不大,1月以来,1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低位震荡,净融资少量,印证银行负债端压力有限。 下周一MLF操作,“降息”概率或不高,信贷偏弱主因“缺资产”,近期一二线城市按揭贷款利率回落,依然受到银行追捧便说明这一点,在此情况下,“降息”效率不高,央行或待年初财政发力,实体信贷需求回升后,再“降息”缓解银行息差压力,1-2月货币政策或保持稳定。 利率策略关注资金面短期波动下,中短端品种调整后的博弈机会。 从10年国开、国债品种利差等指标看,长端依然受到“稳增长”预期压制,下周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或仍是“喜忧参半”,对长端走势影响有限,长端交易机会或要等到“稳增长”预期被证伪,比如1月PMI、金融数据走弱后才会出现。 12月M1-M2增速仍在低位,指向实体经营意愿不足,基金被动配置需求上升,“防守”策略下,近期中短端表现不错,5年国开已突破2016年低点,本周资金波动环境下,3-5年品种下行乏力,预计下周税期+“降息”预期落空或带来一定调整压力,但资金面整体无忧,中短端调整后仍有机会,建议关注3-7年国债,1年国开,以及交易属性较强的10年国开机会。 配置盘而言,10年国债2.9%、国开债3.2%以上可逐渐增加仓位。 信用事件及政策:兰州建投债券到期后一日才完成兑付,但市场反应平淡。 兰州建投在21年9月就成为“网红城投”,但之后政府多次表示确保债券兑付,甚至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参与了风险化解,但信用利差仍然持续上行,债券也在本周出现技术性违约。 不过从二级成交来看,技术性违约前后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市场较有预期。 下周兰州城投又有到期债券,从政府的积极态度看,大概率能够正常兑付或者隔几日兑付。 不过从天津、潍坊和兰州的利差走势来看,政府站台很难在短时间内遏制住区域城投利差上行的态势。 信用债建议:当前估值优势的品种有:3-5年AA产业债、1Y城投、企业ABS和产业永续债。 城投关注短久期票息策略,地产建议有条件机构开始布局。 本周利率债收益率整体小幅下行,信用债下行幅度多数更大,使得信用利差多压缩。 本周主要结论有:1)产业债一级发行净融明显好于城投债,1-3Y二级收益率下行幅度也超过城投债,5Y则是城投债利率下行更多,整体显示了政策鼓励产业主体发债的导向;2)城投债信用下沉有明显估值优势,但是容易受到政策扰动,拉久期策略市场已经在做,目前的优势已经减弱但3-5年AA产业债的期限利差明显超过其余品种,后续可以更加关注,全年看拉久期仍会略好于信用下沉;3)产品点差整体较低,私募和ABS点差基本在20BP附近,而企业ABS仍高达45BP,永续点差中产业永续点差低于银行永续但历史分位数更高,具备一定估值相对优势,可以关注;4)行业策略方面,本周兰州建投技术性违约,市场反应平淡,说明市场基本能够预期到,不过从天津、潍坊和兰州利差走势来看,政府站台很难在半年内扭转利差上行的态势,再加上发债政策可能会出现扰动,因此今年博弈利差压缩行情难度较大,更可以关注上半年城投信仰坚挺背景下短债的票息机会。 地产债已经处于政策底到市场底之间的位置,参考永煤后市场情绪修复的节奏,我们认为市场底大致应该出现在22年上半年。 目前可关注较优质的民营地产债(1Y以内利差90%分位数)择机布局。 风险提示政策转向超预期:国内货币政策、海外政策等发生重大转向,影响市场变化;流动性风险:银行间流动性收紧,引发债市剧烈波动;疫情演变超预期:各国经济政策应对不力,引发全球资产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