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海外中资股定期报告:谁将成为新科港股通成员?-220113

上传日期:2022-01-13 10:18:53 / 研报作者:何翩翩雷俊成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海外中资股定期报告:谁将成为新科港股通成员?-220113.pdf
大小:44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海外中资股定期报告:谁将成为新科港股通成员?-220113

中信证券-海外中资股定期报告:谁将成为新科港股通成员?-220113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海外中资股定期报告:谁将成为新科港股通成员?-22011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海外中资股定期报告:谁将成为新科港股通成员?-220113(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将在本年2月18日迎来新一轮检讨,调整后将于本年3月7日生效,而港股通股票池也将随之调整。

我们预计将有21只标的纳入港股通,当中包括6家2021年11-12月上市的新股也有望纳入。

另外,针对“双重主要上市”和“同股不同权”(W)的公司,我们预计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将于今年2月和3月分别纳入港股通。

而“同股不同权”的商汤也预计在8月份能进港股通。

我们认为港股市场仍会是“新经济”公司的主战场,而2021年3月港交所针对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发布咨询文件,并在今年1月1日起修改上市规则,“双重主要上市”制度的放宽料将为更多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赴港上市扫清障碍。

▍新一轮港股通标的纳入预测▍本次港股通和恒生综指的评估期为2021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目前已经结束。

而本次恒生综指的正式检讨名单将会在2022年2月18日公布,并会在3月7日正式生效,对应的港股通名单也将会在同日调整生效。

我们根据恒生综合指数和港股通最新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得出21只较有可能被纳入港股通的标的。

我们推算本次调入恒生综指的12个月平均流通市值门槛(即选股范围累计市值的前94%),也即纳入港股通的市值门槛,约为82亿港元。

▍在我们预测的21只有望纳入港股通的标的中,分行业来看,医疗保健:微创机器人-B(02252.HK)、三叶草生物-B(02197.HK)、医思健康(02138.HK)、康诺亚-B(02162.HK)、固生堂(02273.HK)、永泰生物-B(06978.HK)、雍禾医疗(02279.HK);地产:中国地利(01387.HK)、鼎丰集团控股(06878.HK)、佳源国际控股(02768.HK)、绿城管理控股(09979.HK);工业: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力劲科技(00558.HK)、安能物流(09956.HK);原材料: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中国有色矿业(01258.HK)、中国黄金国际(02099.HK);这四个板块占主导。

另有2家资讯科技:百富环球(00327.HK)和火岩控股(01909.HK)和1家非必需性消费:云音乐(09899.HK)。

▍新股上市时间长短对于纳入恒生综指和港股通并无影响,只要在评估期内上市、符合标准的公司都可纳入考察,包括6家在11-12月上市的新股:微创机器人、三叶草生物、安能物流、云音乐、固生堂和雍禾医疗。

另外,保利协新能源虽然在2021年一度停牌逾半年,但在11月1日正式复牌,也有望纳入。

▍根据沪深港通纳入规则,“同股不同权”(-W)的公司在上市时间满6个月+20个交易日,并符合其他恒生综指和港股通纳入条件的情况下,可纳入港股通,如新股商汤-W(00020.HK),我们预计将于8月纳入。

而“双重主要上市”和“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也允许纳入港股通,包括小鹏汽车-W(09868.HK)和理想汽车-W(02015.HK),我们预计分别于2月11日和3月14日前后进港股通。

最后,“二次上市”(-S)的公司暂时还无法纳入进港股通,包括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百度等,目前沪深港通纳入规则里,尚未有提及此类股票的纳入条件。

▍港股上市制度革新,为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赴港扫清障碍;“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可纳入港股通▍2021年3月31日,港交所发布《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咨询文件》,并在11月19日完成咨询总结,经修订的《上市规则》已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现有的二次上市制度进行扩容,允许传统行业,同时非同股不同权的海外上市的大中华公司赴港二次上市,降低行业要求以及最低市值要求;2)给予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更大的灵活性,可沿用既有的同股不同权架构和可变利益实体架构(VIE)。

▍此次《上市规则》的修订,我们认为港交所此举旨在为更多传统经济板块以及近年来新上市的海外中资股赴港上市扫清障碍。

同时对于上市未满两年的公司来说(二次上市规则下,发行人需保证在海外主要交易所至少上市满两年),双重主要上市有望成为其未来港股市场上市的首选方式。

与“二次上市”规则不同的是,在现行的“双重主要上市”规则下,企业除了需要满足市值和创新属性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股权架构等要求,上市规则和流程更加复杂。

但其优势在于,通过“双重主要上市”规则上市的大中华企业,可被纳入港股通。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超预期,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中美摩擦激化;国内信用环境恶化;新兴市场风险失控,出现大幅资金流出。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