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证券-医疗服务行业周报:DRG/DIP趋势下医保支付方式持续优化-220104

《湘财证券-医疗服务行业周报:DRG/DIP趋势下医保支付方式持续优化-220104(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财证券-医疗服务行业周报:DRG/DIP趋势下医保支付方式持续优化-220104(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医疗服务II上涨4.01%,反弹幅度较大上周医药生物报收11385.45点,上涨3.16%,涨幅排名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11位,涨幅居前。 沪深300上涨1.05%,医药生物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2.78%;医疗服务II报收11782.18点,上涨4.01%;中药II报收8563.60,上涨3.62%;化学制药报收12336.50点,上涨4.13%;生物制品Ⅱ报收12279.02点,下跌1.49%;医药商业Ⅱ报收6446.94点,上涨7.70%;医疗器械Ⅱ报收9960.70点,上涨3.17%;从涨跌特点上来看,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表现较强,生物制品为唯一下跌子版块。 医疗服务PE(ttm)环比上升2.65,PB(lf)环比上升0.34当前医疗服务板块PE为68.83,近一年PE最大值为185.47,最小值为66.18;当前PB为8.76,近一年PB最大值为14.47,最小值为8.42。 医疗服务板块PE环比上升2.65,PB环比上升0.34,医疗服务板块PE、PB处于近一年底部水平。 医疗服务板块相对于沪深300估值溢价率487.62%。 虽然静态来看医疗服务板块估值仍较高,但考虑到专科医院及CXO产业相关公司业绩增速较高,行业发展趋势较好且政策免疫,目前估值已较为合理。 重要资讯(1)两部门: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医药医保报销的范围、价格、支付方式等重要方面进行了规定和阐述。 医保支付范围方面包含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两个方面。 医疗机构方面,按照要求符合条件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少数民族医,下同)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和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以及养老机构内设中医医疗机构均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2)“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亮相据工信部2021年12月28日消息,近日,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聚焦诊断检验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有源植介入器械等7个重点领域,提出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 关于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 到2035年,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进入医疗装备创新型国家前列,为保障人民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本周观点2021年为DRG元年,医保支付方式持续优化。 2018年医保局成立后将医保支付方式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1年11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在三年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加快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 《计划》加快推进DRG/DIP付费方式改革,2025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无论是DRGs分组付费还是DIP分值付费,两者都是针对住院病人的分类,本质均是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DRGs/DIP导入后,医保部门可更好地控制医保支付总额,而医院则需控制单次住院费用,迫使医院提升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抑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同时提高诊疗质量以期获取更高的点数。 预计,本次《计划》的发布将加速推进全国范围的医保支付改革,以总额控费形式倒逼压缩医保不合理支出,以提高医保资金利用效率,受医保控费影响的相关品类仍有压力,有利于加速创新品种的研发上市,同时在公立医院控费压力之下也有利于第三方医学检验室、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综合以上,我们建议在DRG/DIP趋势之下坚持“政策免疫”及“创新”的选股思路。 建议关注:(1)创新药卖水人“CXO”产业链公司: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及研发外包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使得CXO市场规模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国内CXO公司由于其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及创新能力,将持续受益于海外产能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同时国内新医改及良好的医药创投融资环境使得医药研发如火如荼,预计未来3-5年CXO行业有望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速。 (2)民营专科医疗服务: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市场逐渐由疾病驱动的市场(即治疗已经生病的人)转型为健康驱动的市场(即提供医疗服务积极改善生存质量),消费型医疗呈现上升趋势。 国家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民营专科医院受政策压制小。 (3)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老龄化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慢性病病例的激增促使人们尽早发现并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将推动医疗检测需求。 独立医学实验室检测项目多,技术能力强,较医院自有检验科室优势优势明显。 预计,随着检验需求及ICL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国内ICL行业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风险提示(1)政策变动不确定性;(2)创新药研发投入不及预期;(3)行业及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