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渐行渐近的宽松周期-211230

《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渐行渐近的宽松周期-211230(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渐行渐近的宽松周期-211230(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要点:双支柱调控框架是理解央行调控政策的出发点“双支柱”调控框架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组成。 传统的货币政策用于调节总需求,熨平经济周期,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是政策的主要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正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政策利率的变化传递了货币政策的取向,传统数量型工具的信号意义在减弱。 在政策工具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逐渐成为宽信用的主要方式,发挥了精准直达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是经济周期,缺乏对金融机构行为的约束,容易造成金融周期波动,进而加剧经济波动。 而宏观审慎政策调控的对象是金融周期,核心是控制宏观杠杆率,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加杠杆行为,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 2021回顾: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信用结构性收缩总体来看,2021年稳增长压力较小,防风险成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 从狭义流动性看,短端政策利率维持不变,DR007围绕OMO利率合理波动,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7月超预期降准,但目的在于置换到期MLF,11月万亿MLF到期续作亦体现了货币政策中性的基调。 从广义流动性看,由于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叠加拉闸限电、疫情反复等影响,实体融资需求走弱。 而且今年地方债发行较慢,社融增速降至历史低点。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为主角,定向宽信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精准直达的作用。 2022展望:定调稳增长,总量结构齐发力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稳增长成为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目前国内通胀水平仍处于可控范围,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在合理区间,我国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我们认为明年上半年依然是政策宽松的窗口期。 首先,12月以来的全面降准、定向降息及LPR下调已经传递出政策稳中偏松的积极信号,符合“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 其次,根据降准置换MLF释放长期资金的操作,明年1月中旬有MLF到期压力,叠加春节临近的资金需求,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有望继续抓住窗口期进行降准。 第三,单边调降LPR并不代表宽松周期已至,但经济进一步下行后,不排除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 第四,房地产调控边际放松,信贷和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但“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地产对信贷的拉动作用有限。 最后,小微企业、科技和绿色产业是信贷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央行强调结构性工具要做“加法”,结构性宽信用仍然是重要方式。 风险提示:通胀超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