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证券-华龙投顾月观点:2020年第2期,总第18期(电子版)-200206

《华龙证券-华龙投顾月观点:2020年第2期,总第18期(电子版)-200206(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龙证券-华龙投顾月观点:2020年第2期,总第18期(电子版)-200206(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1月市场回顾
回顾2020开年一月指数行情,201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指数成功站上3050点关键位置,但是开门红行情延续并不顺利,指数进入3100点一带出现震荡筑顶行情,内外资分歧再次加大,指数与板块之间上演结构性行情表现。沪指在创出3127高点后迅速回落,5日线10日线相继击穿20日线形成价压形态,春节假期前指数更是大跌近百点,北向资金单日流出百亿元,下跌主要原因来自情绪上的恐慌和资金流动性的考验,节前武汉肺炎疫情已经出现蔓延趋势,这也在节后第一天验证了北向资金的“聪明”操作。从月线级别来看,指数虽然回补了3050位置近半年时间留下的缺口,但上方60线加之19年4月的长上影月K线的压力随之而来,指数在3130附近受到严重抛压和节前兑现压力,聪明的资金当然选择空方,在这个时候制造恐慌情绪指数顺势下跌。从行业涨跌幅来看,指数在筑顶阶段半导体迎来一波不错的结构性行情,这主要得益于中小创指数不错的表现,随后受疫情影响的医药医疗器械逆势上涨,其中,半导体板块上涨18.28%,医疗保健上涨10.92%,软件服务、元器件、医药涨幅居前;后半月影响最大的是消费板块,大白马股中国国旅下跌超20%,其中,旅游板块大跌8.61%,酒店餐饮下跌5.73%,有护盘三剑客之称的银行、保险、证券板块下跌均超5%,权重拆台并没有影响题材唱戏的表演。从几大指数表现来看,市场炒作情绪得到抑制,但市场表现各有不同,截止1月23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2976.53点,月线下跌2.41%,深证成指报收10681.90点,月线上涨2.41%,中小板指报收7040.36点,月线上涨6.15%,创业板指报收1927.74点,月线上涨7.21%。
2020年2月市场展望
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跌,市场出现较大程度调整。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过去1个多月时间,市场积累了一定涨幅空间,上证综指涨幅7%,创业板指涨幅接近20%,时空逻辑而言,确实对多头需求有一定消耗,叠加临近春节部分投资者累计一定收益的情况下,兑现浮盈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必然存在回调需求;二是,武汉疫情爆发,并出现快速扩散现象,使得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并预期疫情会对2月、甚至是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包括新开工、工业增加值,消费等数据存在较大影响,从而出现恐慌情绪传导,重挫市场呈现暴跌走势。同样,假期期间,外围市场也出现较大的调整,A50假期期间累计跌幅为7.52%,恒生指数跌幅为5.72%,道指跌幅为3.1%,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跌幅2.95%,人民币离岸回落至7附近。因此整个短期内外环境致使A股2月份开盘必然承受重压,这也是2月3日开盘后呈现自熔断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的重要因素,单日下跌直接逼近中枢震荡区间的极限测试低位2733点到2746点。但从A股的历史运行演绎来看,短期事件向来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只会影响短期的市场节奏,难以扰动A股长期的走势,因为长期走势的核心关键是其内在逻辑,更多决定于宏观背景,包括宏观经济背景需求下的政策调控。因此,改变市场处于筑底周期后半段的逻辑仍然没有出现,在当前市场已经运行到筑底周期希望阶段的情况下,出现中枢性空间下移的概率不大,即便是疫情对短期经济产生一定抑制影响。我们认为市场所呈现的更多是情绪性所致,基本面抑制因素不是主导原因。因此,在一季度社融信贷优势、疫情期间流动性宽松对冲,逆周期政策加码不改的大环境下,叠加疫情关键数据拐点出现,二月份是一个先先抑后震荡的走势。2月份走势大概率运行在“恐慌性下跌―震荡消化、修复结构―恢复内在逻辑趋势”链条的震荡消化与走势修正后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毕竟本轮恐慌性下跌更多的是疫情所致,所以清晰的疫情控制,传播不再扩散的时间窗口将对市场运行节奏至关重要,也是震荡修复向原走势回归的关键。
技术走势而言,短期急速下跌对技术走势多信号破坏,所以一定程度上有所失真,但是从整个运行结构而言,市场原中枢震荡的行为内涵仍然延续。很明显本轮自3127点的下跌是需求合力意志不强(量能不够,或者量能相对之前有所放大的情况下,价格未能出现应有的上移,明显的供应涌现,需求无法克服,努力未能获得回报,供应主导秩序的迹象显现。)的背景下突破中枢上沿后回测未获得支持的结果,说明回测确认失败。而目前走势属于恐慌情绪背景下对前低下冲回升位置2733点的测试,并再次回到中枢下沿2830点附近,属于超跌后反抽。压力区间2830-2900,日线级别732均线位置,周线级别的100均线位置。另外,短期仍然存在回测需求,属于进一步确认供应弱化,等待需求增加的过程,支撑区间2730-2790点。需要强调的是,后市回归走势的关键是有效突破2830一带的压力。
操作策略上,2月份的时间窗口比较关键,在未出现有效回测,或者小级别结构出现的情况下,仍需要保持谨慎,或者说,缺失供应测试或者准备过程的反弹多数时候都是短暂的,不可靠。因此没有必要盲目抄底,谨慎思路等待更为明确的反转信号。
板块题材配置方面,三条主线:一是疫情影响下的医药行业、传媒等,但是需要关注疫情拐点,警惕位置较高的个股;二是“核心资产”中低估值价值龙头,如金融、周期等方向;三是仍然关注“大创新”逻辑中的5G泛化、硬核科技、新能源车产业链、先进制造业等新兴成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