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大增-200427

上传日期:2020-04-28 07:52:38 / 研报作者:谢长雁陈益凌朱寒青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大增-200427.pdf
大小:128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大增-200427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大增-200427
文本预览: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大增-200427(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大增-200427(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国信医药观点
  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检测需求节节攀升。海外疫情在欧美多国逐渐蔓延,全球确诊数已经超过290万,非洲、东南亚和拉美国家有大范围暴发的风险。目前海外每日消耗核酸检测试剂盒50万~70万份,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检测能力也有大量需求,“火眼”实验室能够提供检验环境、设备、试剂、人力等全流程整体化解决方案。
  诊断试剂等防疫物资出口仅需国外标准认证,利好试剂出口企业。4月2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自4月26日起,出口的非医用口罩应当符合中国质量标准或国外质量标准;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出口企业,报关时须提交书面声明,承诺产品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海关凭商务部提供的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生产企业清单验放。对比3月31日发布的公告,新公告取消了“产品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要求,利好已取得FDA或CE认证的国产产品出口放量。
  湖北省开启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中采购。4月24日,湖北省正式启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中采购工作,采购目录包括核酸检测试剂盒与抗体(IgM/IgG)检测试剂盒。随着疫情防控重心转为“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国内检测范围可能扩大。目前国内100万/天的检验能力是充足的,但存在整体供应充足、结构混乱的问题。对企业的影响需要结合产能、具体地区需求、市场推广力量分布、仪器配套程度、进院手续完备性等多种因素考虑。此外,海外检测需求仍处于爆发期,随着试剂出口要求的变化,整体出口规模有望提升。
  企业产能不断扩增,提供全年业绩弹性。目前华大基因产能在国内企业居首,达到200万人份/日,同类企业达安基因、迈克生物、万孚生物、丽珠集团等,日产能在30~50万人份。预计月平均产能利用率在50%~80%,考虑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各企业产能的差异,估算给企业全年净利润带来32%~774%不等的弹性。推荐迈克生物(核酸检测国内、欧美三证齐全,出口潜力巨大)、凯普生物、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两家均国内ICL新冠检测需求)、透景生命(核酸、抗体检测产品欧盟认证),重点关注万孚生物(首批抗体检测企业、POCT检测龙头)、华大基因(国内首批核酸获证,海外获证最多,“专业对口”)、达安基因(CE认证,全球多地出口)、丽珠集团等。
  1~2月全国医疗服务机构诊疗人次下降明显,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逐步有序恢复。根据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公布的2020年1~2月全国医疗服务与医疗机构情况,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7.0亿人次(不含湖北省、诊所及村卫生室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比下降21.3%,其中医院3.9亿人次,同比降低25.9%。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医疗服务逐步有序恢复,截止4月21日,除武汉市和哈尔滨市外,其他地区的正常医疗服务已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80%的水平。
  山西启动21个注射剂品种集采,集采常态化步伐加快。4月20日,山西省启动对21个品种,共计35个规格的注射剂集采,采购量为山西省平台采购总量的70%,采购周期为1年。在报价层面,要求以全国最低挂网价为天花板价格,最低价中选。去年以来福建、湖南、河北等多地陆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区域性集采,集采常态化趋势下,降价对于各仿制药企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板块可能进一步扩大,具有创新属性的药企稀缺价值进一步凸显。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以及港股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中国中药。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全部A股下跌0.93%(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11%,中小板指下跌1.33%,创业板指下跌0.84%,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0.2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版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1.51%,生物制品上涨2.24%,医疗服务上涨0.38%,医疗器械上涨1.13%,医药商业下跌1.85%,中药下跌1.97%。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硕世生物(56.61%)、华北制药(32.95%)、赛升药业(30.99%)、明德生物(28.36%)、未名医药(26.94%)、特宝生物(19.92%)、美迪西(15.57%)、九州通(11.88%)、迈克生物(11.70%)、昊海生科(11.42%)。跌幅居前的是景峰医药(-19.44%)、ST百花(-13.07%)、花园生物(-13.01%)、双成药业(-11.69%)、国药股份(-11.24%)、联环药业(-11.06%)、新华医疗(-10.60%)、人民同泰(-10.54%)、海南海药(-10.49%)、振东制药(-10.43%)。
  本周恒生指数下跌2.25%,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1.05%,板块相对表现强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下跌0.08%,生物科技上涨4.36%,医疗保健设备上涨4.81%,医疗服务下跌0.54%。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中国先锋医药(29.33%)、万嘉集团(22.58%)、德斯控股(20.37%)、朗生医药(19.64%)、复宏汉霖―B(17.16%)。跌幅居前的是顺腾国际控股(-14.08%)、正大企业国际(-12.66%)、中国卫生集团(-12.50%)、超人智能(-11.50%)、莲和医疗(-11.11%)。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41.47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5.80x。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40.84x,生物制品57.97x,医疗服务88.15x,医疗器械53.57x,医药商业16.25x,中药27.97x。
  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34.50x,恒生指数市盈率9.19x。分板块来看,制药板块30.27x,生物科技19.16x,医疗保健设备56.71x,医疗服务13.31x。
  风险提示
  疫情持续扩散的风险、医院建设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医保控费超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