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房地产行业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启航新蓝海拥,抱新时代-200506

《华泰证券-房地产行业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启航新蓝海拥,抱新时代-200506(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房地产行业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启航新蓝海拥,抱新时代-200506(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募REITs首次破冰,物流等持有物业运营商及物业服务商值得关注
4月30日,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文,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公募REITs的首次破冰。对于不动产运营而言,公募REITs的成立意味着“融投管退”这一管理周期中的退出环节被打通,解决了持有运营的最大痛点,降低企业杠杆率,也能激发存量盘活的潜能。尽管实施范围不涉及地产开发,但制度体系的建设、法律层面的进一步完善将为整体不动产运营实现REITs上市打下基础。
为什么从基础设施突破?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底层资产底蕴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存量规模可观,2017年我国基础设施存量市场规模已达113.7万亿,公募REITs的推出将为庞大存量理顺证券化路径;2、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去杠杆。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杠杆自2018年起重现上升态势,基础设施公募REITs将有助于去杠杆的进程;3、是目前符合我国政策导向,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上佳选择。主要聚焦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优质资产,优先六大城市圈以及两大开发区,优先五大行业,聚焦优质项目,准入条件涉及权属、运营状况、发起人、融资用途四个方面。
公募REITs终于扬帆起航
目前市场上的类REITs均未在“公募”属性上实现突破。正因如此,类REITs相对公募REITs,在标准化程度、税收负担、增信措施、投资期限、底层资产周转、投资者准入门槛、流动性、透明度等方面存在差距。本次文件我们认为有两个关键词:1.“权益”,坚持“权益导向”是本次试点的原则之一;2.“公募”。公募REITs试点采取了“公募基金+资产支持证券”的模式,充分借鉴了现有公募基金和类REITs的制度框架,制度设计成本较低;能够充分发挥类REITs的成熟经验和外部管理人的专业技能。
哪些不动产运营商有望受益?
试点范围有两个板块值得注意:1)仓储物流。2)高新产业园区。这两块资产所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有一定规模,向REITs转换存在空间。我们认为仓储物流板块对接REITs的路径更为顺畅,其高度标准化以及重资产沉淀、轻成本运营的特性得到资本市场认可。此外我们认为产业园区资产步入REITs时代具备远景:1)企业有降杠杆、盘活存量的诉求;2)行业管理溢价的提升将逐步加大运营方以及投资方的兴趣;3)政策端对于产业园REITs上市也早有引导。此次试点为不动产运营走向REITs时代打通制度基础。我们预计长租公寓、商业地产有望成为下一批试点的突破口。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三类企业值得关注:1.短期来看,利好持有优质物流园区以及高新园区开发企业,如南山控股、中新集团、万科A、市北高新、苏州高新、张江高科、浦东金桥、上海临港和招商蛇口等;2.长远来看,利好具备不动产管理能力的资产管理企业,以及拥有长租公寓和优质商业不动产的企业,如光大嘉宝、我爱我家、世联行、中华企业、中国国贸、金融街、世茂股份、大悦城和新城控股等。3.公募REITs有望推进国内物流、园区管理市场化,提升国内专业非住宅物业管理公司的市场需求,非住宅物管企业有望受益,如招商积余、新大正。
风险提示:公募REITs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公募REITs具体内涵存在不确定性;符合投资者收益率要求的底层资产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