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落地点评:影响偏中性,债市震荡格局不变-211109

《平安证券-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落地点评:影响偏中性,债市震荡格局不变-211109(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落地点评:影响偏中性,债市震荡格局不变-211109(1页).pdf(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落地,对债市偏中性11月8日,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市场此前已有一定预期,分歧在于形式,也就是工具量、价如何影响市场,就本次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而言:价格上,碳减排支持工具成本仅高于降准。 央行为碳减排贷款提供60%的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 目前,降准成本可以视为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1.62%;1年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2.25%;1年期MLF2.95%,碳减排支持工具成本仅比降准高13BP,对银行负债端较为友好。 机制上,碳减排支持工具采取“报销制”,间接补充狭义流动性,有一定的“宽信用”效果。 相较于降准、MLF直接投放流动性给商业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与支小再贷款类似,采用“报销制”,即银行需要先贷款给符合要求的企业,再向央行获取低成本资金,有一定“宽信用”的政策效果,对银行间流动性的补充是间接的。 从对资金面友好程度的排序上,碳减排支持工具弱于降准及定向降准,好于支农支小再贷款,与MLF相比不一定,需观察工具投放后的“宽货币”与“宽信用”综合效果对NCD价格的影响。 但受制于银行贷款意愿,“宽信用”效果有限。 央行要求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以1年MLF作为融资成本,碳减排工具的融资成本为:60%1.75%+40%2.95%=2.2%,息差仅有3.85%-2.2%=165BP,而一般贷款利率为5.2%,息差有225BP,偏低的息差或将抑制银行贷款意愿。 此外,贷款要求投向短期实现碳减排效果的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或有限,同样制约信用派生效果。 总体来说,碳减排支持工具对债市影响偏中性。 2.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全面宽松还要再等等去年6月货币政策恢复常态以来,面对总体有韧性,但结构有矛盾的基本面环境,结构性货币政策成为央行调控的主要抓手。 当前经济虽然有一定下行压力,但幅度在央行容忍范围之内,正如易纲行长此前在G30国际研讨会发言中提到的:“虽然近期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但总体看,经济稳定复苏态势没有改变”,因此使用全面调控工具为时尚早,尤其是当前国内面临涨价由上游向下游传导,海外面临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压力,央行对总量货币政策的使用更是慎之又慎。 3.市场焦点转向基本面,仍可按照震荡市操作四季度,在货币政策稳定,央行呵护狭义流动性的环境下,资金面、货币政策对债市影响偏中性,市场焦点将重回基本面。 结合过往库存周期尾声基本面“二次探顶”的规律(图表1),以及前期“稳增长”政策看,本轮周期也将经历“二次探顶”后,再走向下行通道,不确定性在于,基本面反弹时间,短期来看,10月经济数据或依旧偏弱,投资者仍可按照10年国债2.8-3.1%;国开债3.2%-3.5%的震荡区间操作,但要通过高频数据跟踪,提防基本面“最后一击”的到来。 总之,在货币政策开启宽松前,收益率趋势性回落行情仍需等待。 风险提示:经济反弹时间早于预期;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市场发生剧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