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201124

《中信证券-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201124(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201124(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自2014年沪港通正式落地后,港股中信证券“离岸市场在岸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当前AH两市相关性显著提升,AH溢价达到历史高位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抬升港股投资性价比,南向资金持续增配使得大陆投资者成为港股市场投资主力。 中证港股通50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总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能更好地表征南向资金偏好,2015年以来持续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跑赢恒生指数,风险收益性价比更高。 港股通50指数中“新经济”占比更高,同时“传统经济”板块当前中信证券低估值高股息优势凸显。 港股市场概况:离岸市场在岸化:1)根据港交所统计,截止2019年底,港交所上市公司数达到2449家,市值合计达到38.17万亿港元,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为2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1.44万亿港元,主板市场近年估值水平稳定在10倍PE,股息率在3.5%左右,高股息率的特征突出。 2)互联互通后AH两地市场的相关性由0.57提升至0.68,且当前AH溢价指数为139,处于沪深港通开通后的历史高位,抬升港股配置性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价比。 3)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增配港股,截至至11月10日中信证券,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5667亿港元,远高于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的1308亿人民币。 4)大陆投资者已成为港股市场投资主力,2018年度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交易占港股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外地投资者交易的28%及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2%,排名第一。 中证港股通5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0指数投资价值分析:1)港股通50指数编制方案直观,龙头效应凸显。 中中信证券证港股通50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总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 2)港股通50指数属于大盘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风格指数,市值分布更集中,有27只成份股市值集中于1000-3000亿元,平均市值为5124亿元。 3)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更能表征南向资金偏好。 截至2020年10月中信证券31日,南向资金对港股通50成分股和恒生指数成分股的持股市值分别为9108亿港元和7724亿港元,分别占南向资金总量的57%和48%。 4)港股通50指数行业分布集中,权重排名前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10的行业占到了总权重的95.74%,金融地产、餐饮旅游和计算机占比突出。 5)2015年以来,港股通50指数持续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跑赢恒生指数,风险收益性价比更高。 港股通投资展望:拥抱“新经济”,配置“旧经济”:1)港股通50指数中的新经济(通信服务、信息技术和可选消中信证券费)占比(39%)相对恒生指数更高,但与恒生科技指数相比仍以传统经济为主(61%)。 2)2019年指数研究与指数化投资系列8月,开放同股不同权的公司纳入港股通标的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港股通指数以金融地产为主的长期格局,推动港股“新经济”投资的结构性变化。 3)港股通“传统经济”当前PE和PB在各个行业中处于较低的水平且低于过去5年估值中枢,同时能源、建筑、金离岸市场“在岸化”提升港股通50指数投资价值融、地产等板块股息率均超过4%且显著高于近5年均值,具备较高的投资安全边际,配置性价比高。 风险因素:国际局势动荡风险中信证券,成长不达预期风险,估值过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