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债市生态进化论系列之八:高级别文件剑指评级乱象,高外评低资质所受冲击大-210401

《平安证券-债市生态进化论系列之八:高级别文件剑指评级乱象,高外评低资质所受冲击大-21040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债市生态进化论系列之八:高级别文件剑指评级乱象,高外评低资质所受冲击大-21040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近期多部委联合起草《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通知》)对评级方法、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外部环境和加强惩戒五大方面进行了规定,涵盖对评级公司的长期管理规划和对监管机构、发行人等其他利益攸关方的要求。 背景:随着近年违约风险发酵,评级虚高等问题逐步暴露,引发市场广泛诟病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内信用评级长期存在评级虚高、调整滞后、区分度差等问题,2014年打破刚兑后违约逐渐增多,尤其是近两年AAA级企业如海航、永煤、北大方正等纷纷违约,评级虚高等问题越来越引发市场诟病。 2013年以来AAA信用债占比稳定在50%,但2017-2020年违约前1日还有将近3%的主体的评级是AAA,显示了评级调整极其滞后。 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于20年12月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指出评级是债市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通知》对信用债投资的影响:评级公司主动下调高外评低隐含评级产业债概率较大。 《通知》从三个角度来治理乱象:强制违约率与评级符号的映射来完善市场定价、减少监管对评级符号的干扰和加强行政处罚,其中前两个是长效机制,最后一个可以短期见效,威慑市场。 未来,评级上调的难度上升,下调节奏需要监管、评级机构与市场在交易中达成共识:下调过快易引发债市波动及评级机构丧失市场份额,下调不足则会增加未来真实违约发生时的大幅下调风险,引发监管问责。 相对合理的做法可能是从外评AAA、隐含评级AA以下的产业债入手,目前此类总规模约3300亿元,占比4.5%,可能引发质押折算率调整、质押券出库及机构避险情绪提升主动抛售,不排除监管窗口指导或公开表态等方式微调风险释放的节奏。 此外,市场调整时也会蕴藏错杀机会。 《通知》对地方债的影响:相对有限,猜测可能启动AAA多个子集反映地方债评级差异。 《通知》指出地方债评级要“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延续了财库〔2020〕36号中的相关表述,但政策阻力较大,过去并没有实质推动。 单一政体国家中地方债违约难以想象,预计未来评级机构可能尝试启动AAA+、AAA、AAA-这类高等级多个子集的模型来应对地方债评级符号的差异化,即使有调整,频次和幅度会很小。 风险提示:1)评级机构短时间内大量下调评级;2)投资者被动减仓引发市场羊群效应;3)经济超预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