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二季度城投债策略:解码抓实化债,畅谈城投策略-210406

《平安证券-二季度城投债策略:解码抓实化债,畅谈城投策略-210406(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二季度城投债策略:解码抓实化债,畅谈城投策略-210406(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追捧溯因】比烂时代,相对确定。 开年以来城投债发行净融明显好于产业债,二级信用利差相较于产业债也明显压缩。 短期看主要原因在于永煤违约和建制县试点;长期看,城投债被追捧从15年开始就一直存在,期间城投非标违约逐渐增多,标债也多次延期,但是产业债违约规模远远超过城投债,因此城投债的相对确定性反而在加强。 2.【大势研判】抓实化债,边际利空。 综合财政政策力度、政府对基建的态度、地方综合财力和隐性债务政策,今年城投政策整体偏逆风,但不会急转弯。 具体而言:今年财政政策积极程度下降,但仍超过19年;政府对基建的重视程度明显减弱;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小幅上升,法定债务上升仍快;隐性债务管理政策边际收紧,但沿用原有制度。 3.【手段解析】三大方面,四种手段。 今年需要从严控新增、加快存量化解进度、严防虚假化债三个角度来抓实化解隐性债务。 可能主要有四种手段来推进:地方债置换、问责、城投融资渠道收紧、健全违约处置机制。 地方债置换包含专项债置换和建制县试点置换,后者的政策意义更大,未来会成为长效机制,但受到法定债务率的约束,因此利好有限。 问责是导致17-18年城投政策环境收紧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问责的案例较少,但仍需重点关注。 城投融资渠道收紧主要指的是已经落地的城投债红黄绿发行新政,而未来可能会形成类似于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制度,从而对全部有息债务形成约束,对城投债偏利空。 健全违约处置机制虽为新提法,有一定利空,但过去实践较多,且城投破产难度较大,因此整体影响较小。 4.【投资策略】水位很高,且战且退。 基本面角度看今年城投政策边际收紧,而后续产业债受到企业盈利改善利好较多,因此城投债的相对确定性大概率要减弱。 而当前城投-产业的利差已经处于历史10%分位以下,因此未来城投债估值调整风险较大,建议逐步将此前超配的城投债减仓。 不过还可以加强调研,提前布局建制县试点地区的区县级企业债。 5.【风险提示】隐性债务问责显著增多;城投企业融资政策大幅收紧;地产销售下滑拖累政府卖地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