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期货-一周集萃-股指:市场缺乏刺激变量,仍围绕主线交易-230507

文本预览:
行情回顾: A股小幅震荡,上证指数上涨0.34%,价值风格占优,上证50上涨0.28%,沪深300下跌0.3%,中证500下跌0.65%,中证1000下跌1.04%;数字经济TMT板块高位震荡调整,传媒娱乐等细分方向表现活跃,继4月家电上涨后,4月底至今以大金融为代表的价值蓝筹占优 期指方面,近期中证500、沪深300、中证1000指数走势持续偏弱,期指市场多数合约基差相对前期高点有所下跌。不同品种合约单日基差变动有所分化,,IC与IM受雪球对冲操作影响多数合约基差上升、贴水收敛,而IH与IF受市场情绪影响多数合约基差下降。IC、IF、IH及IM季月合约分红处理过的基差年化贴水率分别为-0.01%、2.90%、3.98%、-1.25%,可关注IH季月合约正向套利机会 逻辑观点: 当前市场环境虽不差但没有形成基本面、政策等强有力的共振,同时外部不确定性仍高、一季报业绩大概率见底,但除中特估及TMT外,缺少有效的长线指引且板块逻辑和空间越来越小,近期强势主题内部出现分化或补涨,在弱复苏预期背景下,市场依然处于存量博弈的环境,资金继续选择在共识度、确定性最高的两个方向(中特估、TMT)博弈,进而加剧对其他板块资金的虹吸:1)存量博弈下,只要经济弱复苏,TMT仍有“炒作”机会;2)若存量资金转向增量资金(央企ETF的集中发行),增量资金买价值则价值(中特估、高股息);3)若市场预期转弱,中特估、高股息等仍占优 海外经济衰退及金融不稳定性风险仍大,市场对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峰值利率以及后续在峰值利率停留的时长仍有分歧,2023年不降息的立场可能难以打消市场对金融系统风险和衰退的担忧,而市场继续预期降息,意味着市场环境或经济硬着陆风险倒逼降息,对风险资产偏负面。如果是正常情况下的衰退,而不是金融危机或非常剧烈的问题,对A股应该是中性偏有利一些,对于成长股是更加有利。高利率环境下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演变或是非线性的,不排除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压力在今年下半年加速演绎,促成联储被动转向,未来阶段人民币很可能进入升值区间,北上资金有望回流A股 不同增量资金使得市场呈现不一样的特征,年初以来北上资金成为市场主力增量资金支持,核心资产消费新能源医药均出现了大幅反弹;随着量化私募规模稳定增加,2月之后融资规模明显增加,整体风格偏更加重视产业趋势和政策导向。五一节后资金自然回流,央企特色指数陆续上市,丰富投资央企上市公司工具,围绕着央企指数后续将发行数只ETF基金,也将形成增量资金。参考去年8月中证1000衍生品与ETF产品入市推动相关指数走强 行情展望: 当前A股市场内在信心孱弱,需求端回升亦未见到确定性线索,成为限制参与者风险偏好的核心;后续整体行情的重点在于中特估、TMT等局部板块能否继续发酵到足以激发全市场风险偏好,以及需求端刺激政策能否超预期。在这两个变量未出现之前,增量资金恐难大规模进场,但随着Q1业绩、4月政治局会议、5月FOMC等靴子落地,预计5月赚钱效应会强于4月下旬,但指数级别行情更可能出现在PPI拐点(企业去库完成、利润上行)后的6-7月,5月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或围绕TMT和中特估方向,交易思路以适时低吸高抛为主 操作建议:近期仍可关注IH低多机会,在TMT内部抉择调整完毕后,可再行关注IM低多机会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美国银行风险超预期、美国流动性收紧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广州期货-一周集萃-股指:市场缺乏刺激变量,仍围绕主线交易-230507(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期货-一周集萃-股指:市场缺乏刺激变量,仍围绕主线交易-230507(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广州期货《一周集萃-股指:市场缺乏刺激变量,仍围绕主线交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行情回顾: A股小幅震荡,上证指数上涨0.34%,价值风格占优,上证50上涨0.28%,沪深300下跌0.3%,中证500下跌0.65%,中证1000下跌1.04%;数字经济TMT板块高位震荡调整,传媒娱乐等细分方向表现活跃,继4月家电上涨后,4月底至今以大金融为代表的价值蓝筹占优 期指方面,近期中证500、沪深300、中证1000指数走势持续偏弱,期指市场多数合约基差相对前期高点有所下跌。不同品种合约单日基差变动有所分化,,IC与IM受雪球对冲操作影响多数合约基差上升、贴水收敛,而IH与IF受市场情绪影响多数合约基差下降。IC、IF、IH及IM季月合约分红处理过的基差年化贴水率分别为-0.01%、2.90%、3.98%、-1.25%,可关注IH季月合约正向套利机会 逻辑观点: 当前市场环境虽不差但没有形成基本面、政策等强有力的共振,同时外部不确定性仍高、一季报业绩大概率见底,但除中特估及TMT外,缺少有效的长线指引且板块逻辑和空间越来越小,近期强势主题内部出现分化或补涨,在弱复苏预期背景下,市场依然处于存量博弈的环境,资金继续选择在共识度、确定性最高的两个方向(中特估、TMT)博弈,进而加剧对其他板块资金的虹吸:1)存量博弈下,只要经济弱复苏,TMT仍有“炒作”机会;2)若存量资金转向增量资金(央企ETF的集中发行),增量资金买价值则价值(中特估、高股息);3)若市场预期转弱,中特估、高股息等仍占优 海外经济衰退及金融不稳定性风险仍大,市场对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峰值利率以及后续在峰值利率停留的时长仍有分歧,2023年不降息的立场可能难以打消市场对金融系统风险和衰退的担忧,而市场继续预期降息,意味着市场环境或经济硬着陆风险倒逼降息,对风险资产偏负面。如果是正常情况下的衰退,而不是金融危机或非常剧烈的问题,对A股应该是中性偏有利一些,对于成长股是更加有利。高利率环境下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演变或是非线性的,不排除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压力在今年下半年加速演绎,促成联储被动转向,未来阶段人民币很可能进入升值区间,北上资金有望回流A股 不同增量资金使得市场呈现不一样的特征,年初以来北上资金成为市场主力增量资金支持,核心资产消费新能源医药均出现了大幅反弹;随着量化私募规模稳定增加,2月之后融资规模明显增加,整体风格偏更加重视产业趋势和政策导向。五一节后资金自然回流,央企特色指数陆续上市,丰富投资央企上市公司工具,围绕着央企指数后续将发行数只ETF基金,也将形成增量资金。参考去年8月中证1000衍生品与ETF产品入市推动相关指数走强 行情展望: 当前A股市场内在信心孱弱,需求端回升亦未见到确定性线索,成为限制参与者风险偏好的核心;后续整体行情的重点在于中特估、TMT等局部板块能否继续发酵到足以激发全市场风险偏好,以及需求端刺激政策能否超预期。在这两个变量未出现之前,增量资金恐难大规模进场,但随着Q1业绩、4月政治局会议、5月FOMC等靴子落地,预计5月赚钱效应会强于4月下旬,但指数级别行情更可能出现在PPI拐点(企业去库完成、利润上行)后的6-7月,5月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或围绕TMT和中特估方向,交易思路以适时低吸高抛为主 操作建议:近期仍可关注IH低多机会,在TMT内部抉择调整完毕后,可再行关注IM低多机会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美国银行风险超预期、美国流动性收紧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