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债券专题报告:历次熊市“最后一击”都是如何发生的,本轮呢?-210620

《平安证券-债券专题报告:历次熊市“最后一击”都是如何发生的,本轮呢?-210620(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债券专题报告:历次熊市“最后一击”都是如何发生的,本轮呢?-210620(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PMI分项中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可作为企业主动补库指标,其6个月的移动平均与10年期国债走势高度拟合。 在每轮补库尾声,库存指标通常二次探顶,而10年国债收益率也会迎来熊市最后一击。 本文通过复盘历史上四轮熊市前“最后一击”的市场价,找寻到了一些规律。 触发“最后一击”的条件之一:经济悲观预期修复。 由于经济具有韧性,每轮补库行情的尾声都存在某几个月基本面数据超预期的情况,从而打破市场此前形成的一致性悲观预期。 4轮熊市“最后一击”中,打破基本面悲观预期的因素具体如下:1)2008.04-2008.07:自然灾害和次贷危机影响的基建托底+消费反弹。 2)2010.09-2011.02:制造业在复苏后周期走强+房地产高景气。 3)2014.06-2014.08: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为防止经济硬着陆,基建投资增长。 4)2017.10-2018.01:全球经济向好支撑出口增速高位,内需小幅回落,但不乏惊喜。 触发“最后一击”的条件之二:资金面阶段性趋紧。 以上四轮行情中,由于货币政策均未明确转松,资金面有阶段性收紧的情况,期限利差压缩至低点后,长端利率积蓄的做空势能会在利空的触发下,一瞬间引爆,带动期限利差再度走扩。 四轮资金面趋紧的诱因分别是:1)IPO缴款+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2)外汇占款回落+应对通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3)降准后的资金超预期收紧。 4)“监管魅影”再现+债市悲观情绪自我强化。 本轮熊市“最后一击”或在三季度出现。 基本面:出口及地产仍是经济韧性的来源,制造业、基建、消费是边际力量。 资金面:下半年通胀压力下,央行“稳价控量”,三季度政府债券供给将加剧资金面的波动。 收益率走势上,当前市场对资金面收紧已有预期,基本面超预期可能性更大,期限利差或出现1、2、4轮那样先收窄后走阔情形:6-7月短端利率上行,10年国债收益率在3.1%-3.2%震荡,期限利差被压缩至30-40BP的低位。 7-10月开始警惕个月经济数据超预期致长端利率大幅调整,带动期限利差走阔。 届时若央行态度偏“鹰”不排除长端收益率突破3.3%可能,需要结合当时的资金面、基本面做进一步判断。 风险提示:1)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回落;2)央行转向宽松货币政策;3)下半年“债牛”行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