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证券-2023年消费展望:疫后扩内需,消费蓄势待发-221226

文本预览:
核心要点: 2023 年消费展望 2022 年以来,疫情防控限制了工作场景以及消费场景,失业率上升,劳动力收入下降,进一步推升了居民储蓄意愿,严重冲击消费市场,尤其是餐饮、娱乐等高接触类消费, 2022 年 1-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为-0.1%,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为-5.4%。 2022 年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的贡献率为 52.4%,整体贡献率有所下降,但依旧是经济增长主动力,我国消费市场依旧具有强大韧性,促进消费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2022 年 12 月 15 日至 16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内需摆在优先位置”。 防疫的放开则是消费增长的必要条件,防疫“新十条”的出台进一步优化防疫措施,社会流动性增加,商超餐饮等行业线下营业逐步恢复,多城市景区重新开放,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撬动消费增长,释放消费积极信号。 疫情放开初期感染激增,又正值冬季流感高发期,面对未知与不确定,民众难免产生恐慌心理,多数通过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此阶段消费依旧相对保守。 全国多地预测将在春节前后迎来第一波感染高峰,后续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退潮,民众对病毒的了解加深,恐慌情绪将逐步缓和,疫情冲击边际减弱。 预计于 2023 年二季度,在经济复苏、就业好转、收入提升下,消费者信心会逐步增强,消费将迎来强劲反弹。 我国储蓄率高, 内需潜力大, 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 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又进一步推升居民储蓄意愿,高储蓄率意味着部分消费被压制,而消费又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此, 降低储蓄率提升资金流动性,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有助于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占整个消费比重近 50%,是我国消费主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利于扩内需提消费。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升级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同时,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增长红利退潮,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也助推了消费升级,适应需求的消费升级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在不断提升; 2、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3、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相较于美国,未来我国恩格尔系数有较大下降空间。纵向分析美国消费结构变迁,美国消费结构呈现出从“吃穿住”向“吃住行”、健康娱乐等升级的过程,我国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美国较为相似,但是在交通、医疗保健等消费上较美国依然有较大差距,未来汽车、文化、娱乐等依旧有较大拓展空间。 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 根据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在杠杆处于高位时,房价的大幅上涨会抑制消费;在房价大幅下跌时,根据房价的财富效应,影响消费者预期,亦会降低消费倾向。目前我国居民杠杆率为 62%左右,高于新兴市场的50.7%,低于发达经济体的 74.3%,在全球处于中高位,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高于“财富效应”,但是 2022 年以来,全国房价除了核心一二线城市小幅上涨外,基本呈现负增长状态,二十大再次明确了住房不炒的定位,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日渐减弱。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疫情政策超预期; 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
展开>>
收起<<
《湘财证券-2023年消费展望:疫后扩内需,消费蓄势待发-221226(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财证券-2023年消费展望:疫后扩内需,消费蓄势待发-221226(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2023年消费展望:疫后扩内需,消费蓄势待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核心要点: 2023 年消费展望 2022 年以来,疫情防控限制了工作场景以及消费场景,失业率上升,劳动力收入下降,进一步推升了居民储蓄意愿,严重冲击消费市场,尤其是餐饮、娱乐等高接触类消费, 2022 年 1-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为-0.1%,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为-5.4%。 2022 年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的贡献率为 52.4%,整体贡献率有所下降,但依旧是经济增长主动力,我国消费市场依旧具有强大韧性,促进消费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2022 年 12 月 15 日至 16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内需摆在优先位置”。 防疫的放开则是消费增长的必要条件,防疫“新十条”的出台进一步优化防疫措施,社会流动性增加,商超餐饮等行业线下营业逐步恢复,多城市景区重新开放,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撬动消费增长,释放消费积极信号。 疫情放开初期感染激增,又正值冬季流感高发期,面对未知与不确定,民众难免产生恐慌心理,多数通过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此阶段消费依旧相对保守。 全国多地预测将在春节前后迎来第一波感染高峰,后续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退潮,民众对病毒的了解加深,恐慌情绪将逐步缓和,疫情冲击边际减弱。 预计于 2023 年二季度,在经济复苏、就业好转、收入提升下,消费者信心会逐步增强,消费将迎来强劲反弹。 我国储蓄率高, 内需潜力大, 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 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又进一步推升居民储蓄意愿,高储蓄率意味着部分消费被压制,而消费又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此, 降低储蓄率提升资金流动性,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有助于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占整个消费比重近 50%,是我国消费主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利于扩内需提消费。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升级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同时,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增长红利退潮,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也助推了消费升级,适应需求的消费升级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在不断提升; 2、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3、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相较于美国,未来我国恩格尔系数有较大下降空间。纵向分析美国消费结构变迁,美国消费结构呈现出从“吃穿住”向“吃住行”、健康娱乐等升级的过程,我国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美国较为相似,但是在交通、医疗保健等消费上较美国依然有较大差距,未来汽车、文化、娱乐等依旧有较大拓展空间。 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 根据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在杠杆处于高位时,房价的大幅上涨会抑制消费;在房价大幅下跌时,根据房价的财富效应,影响消费者预期,亦会降低消费倾向。目前我国居民杠杆率为 62%左右,高于新兴市场的50.7%,低于发达经济体的 74.3%,在全球处于中高位,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高于“财富效应”,但是 2022 年以来,全国房价除了核心一二线城市小幅上涨外,基本呈现负增长状态,二十大再次明确了住房不炒的定位,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日渐减弱。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疫情政策超预期; 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