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期货-一周集萃-沪铝:供应边际修复有累库预期,盘面仍有利好支撑,铝价高位震荡运行-221211

文本预览:
行情回顾 截至12月9日隔夜收盘,沪铝主力2301合约收盘为19,260元/吨,周环比上升0.08%。长江有色A00铝锭现货价格19,260元/吨,周环比下降0.31%,期现货平水。 美国11月CPI公布在即,10月数据相对放缓但劳动力市场高温持续,市场隐存担忧,美债利率倒挂逼近极限,美联储放缓加息可能性偏大。国内制造业数据落入衰退区间,多项高频数据延续疲软,整体经济压力较大,虽有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但实际消费面仍未明显反映出政策利好引导,伴随疫情管控的进一步宽松,内需动力仍有较强支撑。 海外铝市延续供需双弱状态,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维持增长,沪铝库存低位去库,铝棒库存走高,川渝、广西地区持续复产,云南、贵州限电影响当地铝产仍在可控制范围内,中游开工情绪走弱,下游受铝价高位影响企业采购意愿平淡,现货市场升水下跌,供应边际修复,需求仍待提振,未来仍存累库预期,铝价高位震荡为主。 逻辑观点 美国11月PPI数据环比上升,通胀仍存较大压力。美国11月PPI环比上升0.3%,高于10月录得数据0.2%;该数据同比上升7.4%,较10月的8.1%放缓了0.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市场预期。 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周比上升,释放劳动力市场降温部分信号。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3万,环比增长2.17%。上周持续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为167.1万,高于预期的161.8万,升至2月初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区11月CPI上涨10%,低于市场预期,一年半来首次实现通胀放缓。 央行上海总部等多部门发声支持房企融资合理增长,利好地产消费。央行等多部门召开上海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座谈会。部署落实落细落地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措施、调整优化房企股权融资5条措施等,多措并举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 行情展望及投资建议 关注美联储11月CPI数据,加息节奏大概率放缓,海内外供应呈现外弱内转强,需求均表现疲弱,铝库存维持低位去库,未来国内有累库预期,关注库存拐点,短期铝价仍有较强支撑,维持盘面高位震荡运行。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衰退;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
展开>>
收起<<
《广州期货-一周集萃-沪铝:供应边际修复有累库预期,盘面仍有利好支撑,铝价高位震荡运行-221211(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期货-一周集萃-沪铝:供应边际修复有累库预期,盘面仍有利好支撑,铝价高位震荡运行-221211(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广州期货《一周集萃-沪铝:供应边际修复有累库预期,盘面仍有利好支撑,铝价高位震荡运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行情回顾 截至12月9日隔夜收盘,沪铝主力2301合约收盘为19,260元/吨,周环比上升0.08%。长江有色A00铝锭现货价格19,260元/吨,周环比下降0.31%,期现货平水。 美国11月CPI公布在即,10月数据相对放缓但劳动力市场高温持续,市场隐存担忧,美债利率倒挂逼近极限,美联储放缓加息可能性偏大。国内制造业数据落入衰退区间,多项高频数据延续疲软,整体经济压力较大,虽有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但实际消费面仍未明显反映出政策利好引导,伴随疫情管控的进一步宽松,内需动力仍有较强支撑。 海外铝市延续供需双弱状态,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维持增长,沪铝库存低位去库,铝棒库存走高,川渝、广西地区持续复产,云南、贵州限电影响当地铝产仍在可控制范围内,中游开工情绪走弱,下游受铝价高位影响企业采购意愿平淡,现货市场升水下跌,供应边际修复,需求仍待提振,未来仍存累库预期,铝价高位震荡为主。 逻辑观点 美国11月PPI数据环比上升,通胀仍存较大压力。美国11月PPI环比上升0.3%,高于10月录得数据0.2%;该数据同比上升7.4%,较10月的8.1%放缓了0.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市场预期。 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周比上升,释放劳动力市场降温部分信号。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3万,环比增长2.17%。上周持续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为167.1万,高于预期的161.8万,升至2月初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区11月CPI上涨10%,低于市场预期,一年半来首次实现通胀放缓。 央行上海总部等多部门发声支持房企融资合理增长,利好地产消费。央行等多部门召开上海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座谈会。部署落实落细落地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措施、调整优化房企股权融资5条措施等,多措并举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 行情展望及投资建议 关注美联储11月CPI数据,加息节奏大概率放缓,海内外供应呈现外弱内转强,需求均表现疲弱,铝库存维持低位去库,未来国内有累库预期,关注库存拐点,短期铝价仍有较强支撑,维持盘面高位震荡运行。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衰退;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