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业期货-豆粕:天气状况影响八月走势-220805

文本预览:
1、四季度饲料需求预期难有起色 从饲料产量变化来看,除水产饲料之外,2022年饲料产量均出现下滑态势,包括猪饲料、蛋禽和肉禽饲料。其中,猪饲料2021年产量自2020年的下滑中恢复,但进入2022年之后由于猪价大幅下滑、行业低迷又重归下降;禽饲料(包括蛋禽和肉禽)则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滑。 由于豆粕消费量和饲料产量存在接近完全相关的关系,所以从饲料产量数据来看,国内本年度迄今的豆粕消费实际上是下滑的。 另一方面,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来看,考虑到生猪行业周期,下半年预期或继续维持下滑态势。 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057万头,同比减少854万头或-1.94%;较第一季度增加804万吨或增幅1.90%。 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能繁殖母猪存栏4277万头,同比减少287万头或下降6.29%;较第一季度增加92万头或增幅2.20%。 能繁母猪在2021年二季度时就已开始转折下降,表明了市场在2021年生猪价格低迷之时即已开始调整产能。而相应的生猪存栏的变化要迟于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出现转折的时间在2021年的四季度。 到了2022年,当生猪价格开始回升之后,二季度能繁母猪略有增长,生猪存栏也略有增加(这个增加包括部分延迟出栏的情形)。按照生猪落后于能繁母猪6-9月的时间推算,在生猪价格维持当前水平,养殖利润较好的前提下,生猪存栏的显著增加最早也是明年年初的事了。因此,预期下半年预期豆粕需求端难以有明显的起色。 同样,USDA对2021/22年度(2021年9月---2022年8月)中国豆粕消费量也是持下滑观点,但对2022/23年度中国豆粕消费预估大幅上调,这个预期估计是建立在“美好的生猪养殖利润”、国内生猪行业产能再度大幅增加的假设之上的。 2、随天气而变化的供应 供应方面,在世界大豆持续高价的驱动下,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创新高,尤其是南美巴西,种植面积已连续十六年创纪录新高,同时大豆产量也不断地刷新纪录高点,2022/23年度世界大豆产量料达到3.914亿吨的高位。 USDA在七月报告中,下调了2022/23年度世界大豆产量预估,同时对2022/23年度的大豆需求进行了小幅上调,由6月的37744万吨上调至37775万吨,其中对中国的消费维持不变;另外对2021/22年度世界需求由36465万吨下调至36313万吨,其中中国的消费需求由10872万吨下调200万吨至10672万吨。总结为一句话,美农在七月报告中将2021/22年度数据调为利空,而将2022/23年度数据调整为利多。 抛开需求预估的准确性问题不说,不利天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是肯定的,目前是美豆结荚期对高温干旱的敏感期,然后接下来是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天气状况。按照惯例,USDA在对世界大豆产量进行预估的时候,开始时通常假设天气正常,然后根据天气的变化再对产量进行调整。总的来看,因天气而调低产量的年份要多于调高的年份,并且产量的调高大多是进入下一年度之后,比如对2021/22年度的产量预估,之前因巴西干旱大幅下调产量预估,但到了2022的报告中又对巴西以及世界大豆的产量进行调高处理。 显然,不利天气对产量的影响需要“即时”的持续观察,而非事先的猜测,天气预报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如一周作物开花和结荚以及优良率是主要的参考指标。 3、小结 综上,一边是货币收紧背景和世界大豆供应持续增加、且中国饲料豆粕需求出现下滑;另一边是美豆产区天气的不确定,同时国内因进口下滑而产生一定的抗跌性;然而,后期豆粕价格走势主要还是依赖于天气的变化。操作上建议避免盲目追涨,在天气状况不至于严重干旱情形下考虑逢反弹建空。
展开>>
收起<<
《弘业期货-豆粕:天气状况影响八月走势-22080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业期货-豆粕:天气状况影响八月走势-220805(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弘业期货《豆粕:天气状况影响八月走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1、四季度饲料需求预期难有起色 从饲料产量变化来看,除水产饲料之外,2022年饲料产量均出现下滑态势,包括猪饲料、蛋禽和肉禽饲料。其中,猪饲料2021年产量自2020年的下滑中恢复,但进入2022年之后由于猪价大幅下滑、行业低迷又重归下降;禽饲料(包括蛋禽和肉禽)则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滑。 由于豆粕消费量和饲料产量存在接近完全相关的关系,所以从饲料产量数据来看,国内本年度迄今的豆粕消费实际上是下滑的。 另一方面,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来看,考虑到生猪行业周期,下半年预期或继续维持下滑态势。 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057万头,同比减少854万头或-1.94%;较第一季度增加804万吨或增幅1.90%。 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能繁殖母猪存栏4277万头,同比减少287万头或下降6.29%;较第一季度增加92万头或增幅2.20%。 能繁母猪在2021年二季度时就已开始转折下降,表明了市场在2021年生猪价格低迷之时即已开始调整产能。而相应的生猪存栏的变化要迟于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出现转折的时间在2021年的四季度。 到了2022年,当生猪价格开始回升之后,二季度能繁母猪略有增长,生猪存栏也略有增加(这个增加包括部分延迟出栏的情形)。按照生猪落后于能繁母猪6-9月的时间推算,在生猪价格维持当前水平,养殖利润较好的前提下,生猪存栏的显著增加最早也是明年年初的事了。因此,预期下半年预期豆粕需求端难以有明显的起色。 同样,USDA对2021/22年度(2021年9月---2022年8月)中国豆粕消费量也是持下滑观点,但对2022/23年度中国豆粕消费预估大幅上调,这个预期估计是建立在“美好的生猪养殖利润”、国内生猪行业产能再度大幅增加的假设之上的。 2、随天气而变化的供应 供应方面,在世界大豆持续高价的驱动下,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创新高,尤其是南美巴西,种植面积已连续十六年创纪录新高,同时大豆产量也不断地刷新纪录高点,2022/23年度世界大豆产量料达到3.914亿吨的高位。 USDA在七月报告中,下调了2022/23年度世界大豆产量预估,同时对2022/23年度的大豆需求进行了小幅上调,由6月的37744万吨上调至37775万吨,其中对中国的消费维持不变;另外对2021/22年度世界需求由36465万吨下调至36313万吨,其中中国的消费需求由10872万吨下调200万吨至10672万吨。总结为一句话,美农在七月报告中将2021/22年度数据调为利空,而将2022/23年度数据调整为利多。 抛开需求预估的准确性问题不说,不利天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是肯定的,目前是美豆结荚期对高温干旱的敏感期,然后接下来是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天气状况。按照惯例,USDA在对世界大豆产量进行预估的时候,开始时通常假设天气正常,然后根据天气的变化再对产量进行调整。总的来看,因天气而调低产量的年份要多于调高的年份,并且产量的调高大多是进入下一年度之后,比如对2021/22年度的产量预估,之前因巴西干旱大幅下调产量预估,但到了2022的报告中又对巴西以及世界大豆的产量进行调高处理。 显然,不利天气对产量的影响需要“即时”的持续观察,而非事先的猜测,天气预报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如一周作物开花和结荚以及优良率是主要的参考指标。 3、小结 综上,一边是货币收紧背景和世界大豆供应持续增加、且中国饲料豆粕需求出现下滑;另一边是美豆产区天气的不确定,同时国内因进口下滑而产生一定的抗跌性;然而,后期豆粕价格走势主要还是依赖于天气的变化。操作上建议避免盲目追涨,在天气状况不至于严重干旱情形下考虑逢反弹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