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基金投顾2022年中回顾与展望:向阳而生,扶摇而上,未来可期-220708

《平安证券-基金投顾2022年中回顾与展望:向阳而生,扶摇而上,未来可期-220708(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基金投顾2022年中回顾与展望:向阳而生,扶摇而上,未来可期-220708(39页).pdf(3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聚焦本土,新牌照下的新兴市场:
1.新起点,萌芽之势:证监会于2019年10月启动基金投顾试点,经历两年多的发展,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场共计60家机构获取试点资格,其中43家已展业,主要分为基金及基金子公司、券商、第三方投顾平台三大类型,各具优势和不足;
2.新成长,万亿级蓝海市场:截至2021年底,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服务客户约367万,服务资产约980亿元,与发达市场动则百万亿美元的投顾规模相比,我国基金投顾业务才刚起步,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可带动万亿级别的资产规模。
纵观全局,发达市场投顾业务的创新与破局:
1.他山之石,美国投顾市场的借鉴:1)运营模式特征:收费模式多样化,投顾倾向于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组合化服务,混合多种收费模式来开展业务;2)投顾服务特征:客户分类,针对个人客户、机构客户、注册基金、私募基金客户设置了多样化服务模式;3)从业人员特征:人员规模创历史新高,执业能力要求多元化;4)基金投资特征:主要通过雇主支持退休计划和基金投顾专家两大核心渠道购买基金,投资往往由养老、教育等标志性事件触发。
2.比物假事:国内业务的困境与痛点:1)资源投入上,短时间内收支难以平衡,基金投顾业务后续发展需试点机构管理层的耐心和决心;2)体系搭建上,国内业务仍处于卖方销售模式向买方投顾业务转型阶段,业务逻辑尚未完成转变,重投轻顾,买方投顾体系搭建尚未完善;3)从业人员上,业务转型对投顾人员能力要求提高,市场匹配的人才稀缺,系统化人力体系尚未完善;4)投资者教育上,投教滞后,买方投顾概念尚未被投资者完全接受,投资思维及习惯的转变仍需一段时间,同时追涨杀跌等不理性行为仍存在;5)运营模式上,场景设置不足,普遍缺乏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下标志性事件的多场景建设。
展望未来,向阳而生,大有可为:
1.未来可期: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新规的出台、基金投顾政策密集出台、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幅度的提升、Z世代步入投资理财市场等事件发生,基金投顾业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会,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三大核心建议:1)未来试点机构之间核心竞争在于基金投研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投端需加大相关能力建设;2)买方投顾模式的落地不在于策略的构建,而在于顾端模式的改变,可探索顾端去中心化的投顾模式;3)补足短板,顾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买方投顾体系,强化投前、投中、投后的陪伴和投教。
风险提示:国内外业务并不具备完全可比性;样本存在遗漏、偏差;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试点机构业务实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