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太平洋证券-5月通胀数据点评:四重压力下中国CPI会失控吗?-220610

上传日期:2022-06-10 19:51:03 / 研报作者:尤春野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太平洋证券-5月通胀数据点评:四重压力下中国CPI会失控吗?-220610.pdf
大小:98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太平洋证券-5月通胀数据点评:四重压力下中国CPI会失控吗?-220610

太平洋证券-5月通胀数据点评:四重压力下中国CPI会失控吗?-220610
文本预览:

《太平洋证券-5月通胀数据点评:四重压力下中国CPI会失控吗?-220610(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5月通胀数据点评:四重压力下中国CPI会失控吗?-220610(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摘要如何看待四重压力下的CPI?5月CPI略低于市场预期,同比录得2.1%,与4月持平,结束了此前两个月的跳跃式上升。

CPI环比下降0.2%,价格上涨的动能趋缓。

具体来看,粮价环比上涨0.5%,拉动CPI0.0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5.2%,拉动CPI0.06个百分点。

不过随着物流恢复,鲜菜价格下降了15%,拖累CPI0.36个百分点,对冲了猪肉和粮价的上涨。

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汽油和柴油价格继续上涨0.6%。

但疫情导致线下消费疲软,核心CPI仍维持低位。

当前中国CPI面临“四重压力”:一是PPI向核心CPI传导的压力;二是国际粮价大涨给中国粮食价格的压力;三是国内猪周期上行给食品价格带来的压力;四是油价居高不下给能源价格带来的压力。

回顾历史经验,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格共振往往会导致中国出现巨大的通胀压力,而今似乎所有方面的压力都再度显现。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央行近期把通胀的矛盾也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认为虽然在四重压力之下,中国CPI趋于上行,但是年内高点或在3%左右,显著高于3%的政策目标的风险不大。

第一,PPI向CPI传导的力量很弱。

我们回顾近20年来PPI与CPI的相关关系,发现在2015年之前PPI和CPI的相关性很强,相关系数达到0.7。

而2015年之后二者相关性大大减弱,相关系数甚至为负,达到-0.2。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中枢下移,需求端始终较为疲软,尤其是消费增速下降更为明显。

终端消费需求的趋势性下行使得下游厂商难以提价,只能被迫承受成本端的波动,从PPI到CPI的传导效果减弱。

二是中国此前长期的“重投资、轻消费”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2015年之后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此供给成为了影响PPI的核心因素,需求的影响力相对减弱,所以CPI对PPI的拉动力也减弱。

根据国际标准,一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80%即为产能过剩,低于75%即为严重产能过剩。

中国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近年来始终在80%以下,今年一季度降至75.8%,其中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9%。

这反映出中国整体工业产能仍是过剩的,所以PPI向CPI的传导不易发生。

第二,国际粮价上涨给中国粮食CPI的压力有限。

中国在2004年、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都出现过“粮食危机”,且与国家粮价走势密切相关。

当前国际上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的价格均已达到或逼近历史高位。

不过中国口粮的构成之中大米占主要部分,其次是小麦。

从中国三大主粮以及大豆的库销比数据来看,前几次“粮食危机”时期正是对应库销比最低的时期,而当前小麦和稻谷(大米)的库销比都处于历史高位,安全垫很高。

所以今年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粮价冲击相对较小,尤其是大米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这是国内粮价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

第三,本轮猪周期将显著弱于上一轮。

2018年-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带来的强力去产能,2019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超级猪周期”。

相比之下本轮去产能则很温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目前仍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

本轮猪周期高点可能和2016年及2011年高点相当,假设猪肉价格涨至2016年及2011年的高点,则相对于目前的水平而言,给CPI带来的拉动效应约为0.6个百分点。

第四,油价给CPI带来的边际抬升有限。

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超过120美元/桶,中国成品油调价机制是在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及高于130美元/桶之时不再调整,即国内成品油价格存在“天花板”效应,而目前价格已经接近“天花板”,未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即使不考虑“天花板效应”,我们测算油价对CPI的影响系数约为1%-2%。

目前国际市场上各机构对油价最高的预测约为150美元/桶。

假设未来油价达到这一高点,则给中国CPI带来的拉动效应仅为0.25-0.5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考虑,PPI对CPI的传导效应较弱;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CPI拉动效果不大;猪肉及油价即使达到高点,对CPI的拉动效果仅为1个百分点左右,且二者很难同时达到高点。

加之下半年CPI翘尾因素会显著下降,所以我们认为年内CPI显著高于3%的可能性不大,预计高点即在3%左右。

中下游行业受到上游的挤压减轻。

5月PPI同比涨幅下降1.6个百分点至6.4%,基本符合预期。

4月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推动了5月PPI加速下行。

5月PPI反映出以下特征:第一,油价相关的行业价格涨势仍强。

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国际油价较为坚挺。

油气采选业PPI环比上涨1.3%,石油煤炭加工业PPI环比上涨0.9%。

第二,煤炭、黑色、有色等上游行业PPI大幅回落。

有色冶炼加工、煤炭采选和黑色冶炼加工业PPI由正转负,分别环比下降1.3%、1.1%和0.5%。

第三,部分中下游行业PPI有所上涨。

农副食品加工、化纤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服装等行业PPI均上涨幅度较大。

整体来看,5月PPI上涨在上中下游行业的分布相对均匀,不像前几个月涨价基本集中在上游。

这意味着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有所减轻。

未来PPI同比下行趋势将会延续,但斜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俄乌冲突的持续使得油价等重要工业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有再度上行的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基建投资的发力及房地产行业逐步触底回升,大宗商品需求也可能会增加。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