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基本面量化系列:线下消费专题,局部疫情背景下,客流短期承压,消费门店结构性调整-220602

《中信证券-基本面量化系列:线下消费专题,局部疫情背景下,客流短期承压,消费门店结构性调整-220602(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基本面量化系列:线下消费专题,局部疫情背景下,客流短期承压,消费门店结构性调整-220602(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局部疫情影响下,短期客流承压,2022Q2(截至2022年5月15日,下同),100个城市拥堵指数同比2021年下降1.5%,长春、上海、哈尔滨、北京出现显著客流下降现象,最受影响赛道为奢侈品、餐饮,娱乐、母婴童受影响较小。 消费升级城市群看门店变化,近三个月,局部疫情短期影响显著,门店总数量减少3.5%,娱乐属性线下消费韧性较强;客流区域角度,小型商超成门店关闭核心区域,达到17.4%,客流重要性凸显;具体分赛道看,母婴童与娱乐行业门店数量韧性较强,近一个季度门店数量减少幅度各行业最低,分别达0.5%、1.5%。 从消费下沉城市群看,美业、母婴童赛道布局密度显著高于消费升级城市群内布局。 区域分布差异同样存在,室内运动在东北区域消费逐渐兴起,分布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地域。 局部疫情反复,短期客流承压-多地城市拥堵指数下降客流受短期局部疫情影响显著,线下客流承压。 2022Q2(截至2022年5月15日),国内100重点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下降1.5%,加权城市门店分布后,重点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下降5.5%。 分大区看,东北、华北地区客流下降幅度更高,华中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少。 多地城市拥堵指数下降,2022Q2(截至2022年5月15日),同比2021年,47地城市拥堵延时指数有所提升,53地城市拥堵延时指数降低。 长春、上海、哈尔滨、北京受疫情影响最严重,2022Q2,拥堵延时指数降低幅度达31%、24%、22%、18%;沧州、咸阳、泰州等地受疫情影响较少,拥堵延时指数同比提升12%、11%、8%。 消费升级城市集群门店分析——线下消费承压,儿童、娱乐相关赛道呈现消费韧性,高客流区域呈扩张趋势。 短期局部疫情影响显著,线下消费承压,近一个季度,关闭的门店达11.6%,购物中心内门店总数减少3.5%。 我们基于高德地图统计的各个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对大众点评网上的门店数据进行加权,构建了线下客流指数。 根据该指数,最近三个月,购物中心内,门店总数下降幅度最低的为母婴童、娱乐业,分别为0.5%,1.5%,行业保持相对稳定。 局部疫情之下,去伪存真,服装、生活服务行业加速出清,门店大量关闭,门店总数量分别降低7.0%、4.4%。 北京、苏州、南京、西安等地线下门店承压,门店总量缩减超过18%,重庆保持扩张趋势,门店总量扩张2.8%。 依据城市人均GDP划分城市区间,15-19万/年人均GDP的北京、无锡、苏州、南京等地,门店缩减比例较高,达到4.5%;而7-10万/年人均GDP的重庆、郑州、天津等地,门店缩减比例较低,尤其母婴童、娱乐赛道,近三个月门店总数量增幅分别为2.5%、-1.0%,门店关闭比例低于12%。 竞争格局,客流重要性凸显,母婴童、娱乐走向高客流,在大型购物中心一楼保持扩张。 截至2022年5月,超大型购物中心内门店占比为34%,大型购物中心内门店占比为33%,环比看,门店数量分别减少3.7%、3.6%,小型购物中心成门店关闭核心区域,门店数量缩减7.4%,其中母婴童赛道在中型购物中心门店数量增长2.9%。 楼层角度,大型购物中心一楼内母婴童、娱乐行业门店数量正增长,增幅分别达3.0%,2.0%,高楼层内门店数量缩减趋势明显,疫情之下,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明显。 消费下沉城市集群,新型消费趋势崛起,室内运动在东北区域门店占比显著高于其它区域。 消费下沉区域悦己属性赛道布局充分,美业、母婴童赛道布局密度显著高于消费升级城市群内布局。 美业、母婴童赛道在消费降级区域门店占比为0.98%、0.56%,高于消费升级区域的门店占比0.92%、0.51%。 奢侈品类门店占比较低,尚有扩展空间。 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室内运动在东北区域门店布局占比较高,教育培训、亲子类赛道在华东区域门店布局占比较高。 整体来看,消费下沉区域,母婴童、教育培训等多赛道出现明显地域布局不均现象,在华东区域门店占比较高。 华东区域购物中心经济更发达,奢侈品行业在大型购物中心一楼布局商店占比达91.4%,教育培训、亲子类赛道在华东区域的布局显著优于其他区域。 风险因素:样本城市选择不够全面的风险;门店数据回溯时间较短;局部疫情反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