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2022中国证券行业调查报告系列:《证券行业趋势及战略洞察》,打造差异竞争、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20523

《毕马威-2022中国证券行业调查报告系列:《证券行业趋势及战略洞察》,打造差异竞争、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20523(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马威-2022中国证券行业调查报告系列:《证券行业趋势及战略洞察》,打造差异竞争、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20523(33页).pdf(3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市场化注册制改革成效显著,投行业务市场化、专业化是大趋势注册制改革推动上市公司大幅扩容,直接融资规模增加,改革进程由全面推进过渡至稳步推进。 自注册制实行以来,科创板IPO融资额连续两年超过主板,2021年北交所开市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全年IPO企业数量和募资总额均刷新历史纪录。 注册制改革通过设立多元化上市标准,放宽上市条件,鼓励更多非传统股权结构、经营模式的企业上市。 随着试点的推进,发行承销、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制度逐步得到完善。 投行业务市场化发展,对券商专业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注册制改革下,投行业务回归本源,促使券商进一步提升定价能力、销售能力以及专业服务能力。 价值发现、估值定价、研究分析、服务销售等成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头部券商在承销规模、风险管理能力、客户储备等多方面保持并继续增强自身优势。 同时中小券商将强化特定业务领域,向特色化、精品化方向转型。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建立,北交所成立并坚持错位发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畅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路径。 北交所于2021年11月15日开市,以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打造服务“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北交所开辟增量市场,券商具备差异化竞争空间。 北交所成立后带来资本市场扩容,市场活跃度提升下更多企业寻求在北交所上市,带来投行业务增量,提升券商投行业务收入。 同时,北交所进一步完善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端的良好生态,利好券商直投业务。 此外,北交所的成立有望驱动新三板精选层公司价值重估,有利于提升券商的股权投资收益。 做市商机制在竞价制度下,为补足流动性提供机制,促进价值发现,是注册制改革下必然趋势科创板以试点方式引入做市商制度,补足流动性提供机制。 科创板以试点方式允许公司治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运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证券公司开展做市交易业务,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相关制度落地。 作为重要的流动性提供机制,做市商机制可补足竞价交易制度缺乏的流动性,减轻市场波动性,进一步规范市场,抑制价格操纵,维持市场公平。 科创板做市商试点资格门槛高,拥有较强资本实力和交易能力的券商具备业务机会。 证监会5月13日正式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对净资本、内部管控及风控管理等提出较高要求,预计符合申请首批做市商资格的券商中,大型券商居多。 做市交易为试点券商展业带来业务的新增量,同时或带来新的协同效应,并为其他机构业务引流,提升客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