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太平洋证券-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用收缩不可轻视,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220513

上传日期:2022-05-16 08:41:19 / 研报作者:尤春野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太平洋证券-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用收缩不可轻视,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220513.pdf
大小:99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太平洋证券-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用收缩不可轻视,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220513

太平洋证券-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用收缩不可轻视,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220513
文本预览:

《太平洋证券-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用收缩不可轻视,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220513(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用收缩不可轻视,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220513(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摘要疫情冲击下信用收缩严重。

4月社融增量为9102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从结构上看,4月社融同比下降主要因为表内融资的下降,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9224亿元。

表外融资方面,新增信托贷款同比多增713亿元,可能是基建投资需求带动下政信类信托融资规模扩大的贡献。

直接融资规模同比变化不大,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未对整体社融产生明显拖累。

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主体通常是大型企业,而小企业和个人主要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

这一结果反映出疫情对小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冲击相对更大。

4月政府债券发行量较前几个月增幅有明显减少。

不过目前政府专项债未发行的额度还有2万亿以上,财政部要求6月底前基本发完,这意味着5月和6月政府债券发行量将有明显提升。

流动性脱实向虚。

4月新增信贷6454亿元,大幅低于预期。

而且这其中主要是票据冲量,新增票据融资5148亿元。

4月份票据转贴现利率一路下行,反映出实体融资需求疲软,银行“以票充贷”。

居民按揭贷款出现了历史上除今年2月份之外的第二次“净偿还”,这背后是商品房销售市场的萧条。

不过我们认为与2月份不同的是,4月商品房成交量的下降主要还是疫情的冲击,疫情之后商品房销售有望触底回升。

居民不含房贷的消费贷款也出现了“净偿还”,因为疫情导致消费场景缺失,居民消费出现被动的下降。

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同比少减了199亿元。

这一方面是一季度末银行用短期贷款冲量,对4月形成透支。

另一方面,4月短贷减少量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反映出今年4月用短期贷款冲量的情况仍然存在。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降幅很大,反映出疫情影响下企业长期投资意愿低迷。

非银贷款新增1379亿元,这反映出当前整体流动性水平其实非常充裕,但是脱实向虚,无法流入实体经济之内。

货币供给充足,存款水平上升。

4月M2同比增长10.5%,较3月提升0.8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市场预期。

这反映出当前全社会的货币供应其实是比较充足的,货币宽松的效果比较明显。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4%,这是近年来较高水平。

居民和企业存款变动均高于以往季节性变化,这是疫情阻碍经济活动的直接结果,同时也意味着社会解封后经济有反弹的动力。

央行上缴利润已有8000亿元,而4月财政存款增量只有410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反映出财政支出正在发力。

信用收缩不可轻视,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

4月份金融数据反映出全社会信用收缩非常明显。

这固然是疫情冲击导致的阶段性影响,未来随着疫情缓解,信用有望重新扩张。

不过需要重视的是本轮疫情和2020年2月有所不同。

2020年2月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虽然也出现了信用收缩,但是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并未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降。

当时企业和居民仍然预期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但是现在疫情已经具有长期性,未来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设定长期的预期和规划,这对于企业的长期投资非常不利。

我们认为这也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如此大幅度下滑的原因。

如果不能有效改善企业预期,那么未来信用虽会反弹扩张也将会力度有限。

遏制信用收缩是当前政策应关注的方向。

首先,企业融资成本需要继续下降,LPR加点可能下调。

随着上海等地新增病例逐步减少,经济重启在即。

未来融资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恢复速度。

目前央行政策上有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的双重顾虑,政策利率不易下调,但是LPR加点还有下调空间。

4月份,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这将推动存款利率下降。

近期多家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均已下调10bp,降低了银行负债端成本。

加之此前央行降准释放了一定的流动性,目前商业银行对LPR加点报价的下调条件已经成熟。

央行在近期也强调,要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这也指向LPR有下调的可能。

其次,政府信用扩张力度要保证,以免出现全社会信用坍塌。

今年又是比较明显的“政府加杠杆”的年份,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收缩需要政府信用扩张来托底。

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在6月底前发放完毕,这为未来新的财政计划留出了空间。

我们认为今年有发行特别国债的必要性,用于增加对居民和企业的纾困措施,也可以补充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保证政府投资力度。

风险提示:疫情冲击企业信心;政策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