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债券日思录:第三支柱对固收资管的影响浅析-220422

《平安证券-债券日思录:第三支柱对固收资管的影响浅析-22042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债券日思录:第三支柱对固收资管的影响浅析-220422(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平安观点:事件: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旨在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由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序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统筹布局个人养老金。 目前的养老体系是怎样的?按照目前的养老金管理框架,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养老金,大部分由各地政府代为管理。 截至2020年末第一支柱累计结余规模达5.8万亿元,22年4月末的滚动结余为4.8万亿;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企业自主选择管理人,截至2020年末的累计结余规模为3.5万亿;第三支柱包括养老理财(600亿)、目标养老基金(不足2000亿)和各类储蓄性养老保险(500亿),累计结余规模大约为3000亿,是居民自己做的投资理财。 除了这三块以外,财政还把一部分国企的上缴利润和其他财政结余定期划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备用资金,2020年末基金权益余额大约是2.6万亿。 为何要推广第三支柱养老?养老金储备规模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近几年养老金收入-支出的结余大约是年均4000亿,但随着退休大潮来临,收支压力明显抬升。 养老金领取人数/缴纳人数比例连年上升,21年末为39%。 2019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2019-2050》,收入-支出将在2027年达到平衡,并开始消耗结余,2035年累计结余将耗尽。 推广第三支柱养老,扩充资金来源成为政策当务之急。 第三支柱养老短期规模和长期空间?(1)从财政角度,第三支柱养老金需要匹配免税条件,对税源造成压力。 在美国,养老资金也是重要的免税方式,所以政府会严格限制个人投资的额度,IRA每年个人存入的上限是6000-7000美元。 本次方案中,我国个人每年存入上限是12000元。 (2)从个人角度,愿意用养老金代替个人理财最主要的吸引力来自税收。 根据平安证券金融团队测算,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人,参与第三支柱可以获得1%左右的税收优惠,对于收入低于这个数字的人群,第三支柱可能缺乏吸引力。 目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在职职工约为3.3亿人次(2020年),假设渗透率达到5%,那么每年可带来的资金规模接近2000亿元。 远期来看,假设渗透率达到美国2019年的20%,那么每年可带来的资金规模约为8000亿。 所以短期来看,这类资金规模体量尚不足以对固收市场带来特别大的影响。 资管业务的影响:(1)资金渠道的变化。 居民自行做养老理财规划时,配置行为比较依赖保险顾问和投资顾问。 当第三支柱崛起以后,因为免税效应,保险和养老理财会以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的形式存在。 如果仍然是居民个人做投资决策,那么出口仍然在理财顾问,商业银行私行、券商投顾、基金投顾、保险顾问都有望受益。 如果采用雇主发起或者归集的第三支柱养老金,那么资金的出口类似于企业年金,在企业端。 在美国,两种模式并行,个人投资决策的类型占据主导。 (2)产品形态的变化。 A.因为第三方支柱与一二支柱一样,在退休或者死亡、身残等情况下才能取出资金,所以对管理人来说这个负债端久期是很长的,负债稳定意味着保险养老理财可以突破3-5年的封闭期限制,开发出期限更长的产品。 按照资管新规精神,如果投资产品的期限小于封闭期,那么可以选择摊余成本法估值。 如果此类产品能够扩容,那么无论是期限利差、信用利差还是条款利差,都有望压缩,并能够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 后续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管理运营细则需要关注。 B.观察美国第三支柱养老金,投资于债券和货币类产品的占比大约为25%,但我国将以固收和固收+为主。 我国第三支柱养老在2018年开展试点,试点样本发现国内居民理财更青睐保本类和略有一点浮动收益,即固定收益及5-8%低收益版本固收+产品,合计占比85%左右1。 产品形式上,养老主题基金、理财等都不受限,但是核心在于——做出收益特征和波动特征符合我国居民养老理财需求的产品。 风险提示:1)政策落地细则与预估有出入;2)空间测算假设和实际有误差;3)养老金储备规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