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方法改革启示:市值法估值的多米诺效应-180208

《兴业研究-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方法改革启示:市值法估值的多米诺效应-180208(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研究-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方法改革启示:市值法估值的多米诺效应-180208(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
2014 年7 月23 日,美国证监会通过了《货币市场基金改革法案》,要求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对于大额回购收取流动性折扣费,并将部分货币市场基金估值使用方法由摊余成本法改为市值法等
考虑到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行为差异,美国证监会将货币市场基金根据投资者划分为机构类与零售类,要求机构类优质和免税货币基金采用市值法估值。
估值方法的改变虽未导致货币基金总规模太大的变化,但引起机构投资者由市值法估值的优质货币基金向摊余成本法估值的政府货币基金迁移,优质货币基金规模下降,政府货币基金规模上升。
资金在不同类别货币基金间迁移也造成了货币基金投资标的市场的变化,其中大额存单和商业票据市场影响最大。迁移期内大额存单利率上升,商业票据存量规模减小。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 Reserve Primary Fund 由于雷曼破产跌破1美元的净值线,该事件导致了机构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大规模赎回,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国财政部曾一度对货币市场基金提供兜底担保。自此之后,美国证监会为了维持货币市场基金的稳定及韧性开始酝酿一系列的监管制度改革。2010 年,美国证监会发布了第一批新规,对投资组合的投资范围、流动性和信用风险管控、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014 年,美国证监会发布《货币市场基金改革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其中包括对于大额回购收取流动性折扣费,将部分货币市场基金估值使用方法由摊余成本法改为市值法等。
新估值方法在2016 年10 月28 日开始实施,实施前后货币市场基金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由于不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标的的差异,引起了投资标的所在市场的一些变动。本文主要研究新估值法的实施背景、估值方法改变及其所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