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加息与不加息-180412

《中国民生银行-加息与不加息-18041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生银行-加息与不加息-180412(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4月11日,3月通胀数据不及预期,但是市场焦点显然并不在此,易纲行长在博鳌的演讲更为市场所关注。当前,美联储仍在加息通道当中,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也已经先后4次加息,7天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已经从2.25%上调至2.55%,上行了30个BP,并且人民银行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的两次加息后都确认,这是跟随美联储加息。
与公开市场操作采取小幅跟随加息不同,存、贷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24日最后一次下调以后,就并未再度调整,2016年金融市场利率大幅攀升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保持了相对平稳,是所谓"利率双轨制"的直接体现。
事实上,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金融机构理论上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去调节自身的存、贷款利率水平,来平衡负债获取和资产投放,易纲行长在答记者问时也强调:"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不过从商业银行经营的角度而言,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在自律组织的指引下,大量的存款和贷款都以基准利率作为定价基础,存、贷款基准的调整对整体银行体系存量资产的收益和负债成本的变化都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市场对此极为关注的原因。
利率是经济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变量,中国的利率波动,同宏观杠杆率的走向、实体经济的稳定都直接相关。特别是当下,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稳定是政府既定目标,大幅的利率抬升虽然可以遏制融资需求,降低债务增速,但是同样会带来存量债务利息负担上升,也会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利率上升对宏观杠杆率如何演化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仍然是监管要坚守的。因此,货币当局主动的利率调整需要在多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和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