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实体清单”落地,关注CXO上下游高景气标的-211220

上传日期:2021-12-20 09:21:20 / 研报作者:陈益凌朱寒青彭思宇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实体清单”落地,关注CXO上下游高景气标的-211220.pdf
大小:124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实体清单”落地,关注CXO上下游高景气标的-211220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实体清单”落地,关注CXO上下游高景气标的-211220
文本预览: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实体清单”落地,关注CXO上下游高景气标的-211220(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医药行业一周观察:“实体清单”落地,关注CXO上下游高景气标的-211220(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周核心观点CXO估值收敛、关注上下游高景气标的。

12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披露实体清单,生物技术相关企业除军事医学科学院相关机构,CXO及关联标的并未被纳入实体名单。

12月15-16日市场情绪引起震荡,涉及C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康龙化成(300759.SZ)、昭衍新药(603127.SH)、泰格医药(300347.SH)等企业股价震荡。

实体清单的公布侧面反映了中国龙头CXO公司在工艺、产能、成本综合实力在全球范围具备较强竞争力。

当前Omicron疫情防控升级而中国阶段性防控效果较好,政策助力产业升级的同时龙头公司“强者恒强”的先发优势在全球范围仍为国际MNC较高性价比选择。

产业链原料药生产供给商、创新药公司也将获益于这一高景气度产业发展,优质龙头经过今年医药板块政策波及的悲观市场情绪多轮回调,将具备较长期市场投资价值。

建议关注景气赛道相关标的: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恒瑞医药、微创医疗、普洛药业、迈瑞医疗、康宁杰瑞制药、复星医药等。

神经介入两省量采落地,关注国产替代进程。

本周12月10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公布了神经介入颅内弹簧圈医用耗材产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

颅内弹簧圈平均价格从1.2万元下降至6400元左右,平均降幅46.82%,最高降幅66%,符合市场预期、降幅在合理区间内。

本次采购周期一年,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河北省计划采购量13132个,医疗机构合计报量约为18760个,比上一年度采购量22320个少3560个,采购量预计为全年预计使用量的70%。

中选企业A组最大降幅企业获10%采购了,中选企业A组分别为MicroVention(微仙)、史赛克、美敦力柯惠医疗;B组为强生医疗、微创神通、泰杰伟业。

具体降幅及价格尚未公开。

2021年10月27日浙江省神经介入微导管采购结果落地,采购量按省内公立医疗机构上报2022年需求量总和的80%确定为11606个,中选价格及降幅尚未公布。

中选企业分为两组:1组为平台内在线交易进口产品(进口生产商),2组为国产产品和非平台内在线交易进口产品(国产生产商)。

中选结果1组(进口生产商):按中选排名为MicroVention、美敦力(柯惠EV3);2组中选结果(国产生产商):按中选排名为心玮医疗、健适医疗(江苏尼科)、归创通桥、美诺微创。

1组计划年采购11178个;2组计划年采购428个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采购周期两年。

根据两省率先开启的神经介入带量采购落地结果来看,国产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获得一定市场份额。

神经介入市场外资占比超过90%,国产创新自2018年第一款取栓支架的研制成功进入快速创新上市阶段。

今年神经介入在缺血类、出血类产品中国产皆实现了成功研发,大类分支出现多个国产品牌。

带量采购的推动下,国产新上市产品将通过参与招标采购快速入院,替代进口产品速度加快。

同时,“带量采购”也推动国产从“初级仿造”走向“创新迭代”,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除“进口替代”外,疗法渗透的加强、卒中中心的增加、影像诊断设备的升级,国产神经介入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建议关注神经介入相关标的:微创医疗、沛嘉医疗、归创通桥。

DRG/DIP2025年全覆盖,创新疗法迎来新机遇。

2021年11月2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DRG/DIP支付改革三年行动计划》;12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DRG/DIP付费示范点名单的通知》;12月18日,第一届中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和按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9年、2020年先后启动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付费国家试点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国家试点,共计完成101个试点城市。

根据近期医保局发布,2024年底完成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模式改革全覆盖工作;2025年底完成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实现全病种覆盖。

DRG/DIP付费方式将通过精细化的总额费用管控,实现科学用药、耗材使用、设备检验治疗。

一方面同带量采购效果相似,DRG支付方式的实施能够减轻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更多病种及创新疗法也有望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医疗体系将进入慢病用药规范化、手术耗材规范化、检验及影像诊断频次合理化时代。

国产同类产品在DRG/DIP框架下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学优势,待渗透新疗法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外周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电生理治疗、手术机器人及内镜将获益于DRP/DIP支付方式的落地。

建议关注相关标的:微创医疗、启明医疗、惠泰医疗等。

新冠疫情追踪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可控。

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2月18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685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396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0284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

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38310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0087人。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74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

累计确诊病例1062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049例,无死亡病例。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量超26亿剂次。

截至2021年12月1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7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1.8亿人;国内当前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国药中生北京、中生武汉、北京科兴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主要覆盖完成全程免疫六个月的重点人群,同时建议免疫功能低下包括免疫缺陷,包括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考虑开展加强免疫,单日接种量从十一月约800万剂次/天上升至目前的约1000万剂次/天。

全球Omicron疫情再次升级。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八周增长,7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

近一周日均新增病例数继续持上升趋势,其中,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

Omicron自博茨瓦纳、南非、比利时、以色列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呈现点状式、辐射状、复杂性特点。

全球主要国家疫苗接种持续推进。

截至12月19日,全球已接种新冠疫苗约86亿剂,一针覆盖率达到56.8%,其中中国接种26亿剂,印度、美国分别接种约13、4.9亿剂。

从完成免疫程序的人群占比看,阿联酋(99%)、古巴(90.4%)、新加坡(87%)等均完成较高比例免疫。

一周行情回顾本周全部A股下跌0.94%(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99%,中小板指下跌2.49%,创业板指下跌0.94%,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2.34%,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

分子版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1.94%,生物制品上涨0.48%,医疗服务下跌7.43%,医疗器械下跌0.41%,医药商业下跌1.46%,中药下跌0.11%。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九安医疗(51.06%)、国新健康(30.03%)、英特集团(23.66%)、未名医药(18.64%)、楚天科技(18.00%)、济川药业(15.42%)、同和药业(15.21%)、威尔药业(14.94%)、九典制药(11.08%)、新华医疗(11.05%)等,其中新冠检测试剂及疫苗相关部分标的有所上涨,DRG相关医疗信息服务标的有所上涨。

跌幅居前的是ST康美(-13.58%)、美迪西(-12.25%)、药明康德(-10.79%)、康龙化成(-10.79%)、康惠制药(-9.92%)、泰格医药(-9.28%)、嘉应制药(-8.95%)、同济堂(-8.21%)、新诺威(-7.98%)、昭衍新药(-7.90%)等跌幅较大,其中CXO板块主要受美国“实体清单”落地前猜测有所波动。

除此之外,其他板块主要跌幅来自于前期股价走势较强板块咖啡因等的高位回落。

本周恒生指数下跌3.35%,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下跌9.24%,板块相对表现弱于恒生指数。

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下跌6.53%,生物科技下跌9.79%,医疗保健设备下跌10.64%,医疗服务下跌6.03%。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云顶新耀-B(19.12%)、康希诺生物-B(14.84%)、欧康维视生物-B(4.74%)、中国中药(4.07%)、和黄医药(4.05%)等涨幅较大,主要受益于新冠防护概念以及部分前期跌幅较大标的股价出现一定调整等原因。

跌幅居前的是腾盛博药-B(-22.74%)、昭衍新药(-19.72%)、医脉通(-19.16%)、信达生物(-18.63%)、方达控股(-17.72%)等跌幅较大,主要由于受美国“实体名单”落地前市场情绪影响回调,以及前期股价走势较强盈利能力下降的医疗服务板块适当回调等原因。

(注:港股涨跌幅榜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板块估值情况医药生物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33.59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9.38x。

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3.87x,生物制品33.92x,医疗服务69.95x,医疗器械24.23x,医药商业16.82x,中药32.27x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医保控费超预期的风险、药品及高值耗材集采超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