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宏信证券-通信行业周报: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印发,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180621

上传日期:2018-06-26 11:31:54 / 研报作者:杨文为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宏信证券-通信行业周报: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印发,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180621.pdf
大小:85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宏信证券-通信行业周报: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印发,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180621

宏信证券-通信行业周报: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印发,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180621
文本预览:

《宏信证券-通信行业周报: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印发,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180621(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信证券-通信行业周报: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印发,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180621(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行业观点:
        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印发,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近日,工信部与国标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等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  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我们持续看好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观点如下:1)车联网产业政策不断落地,产业发展有望长期向好。本次工信部与国标委联合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等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结合去年底已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等领域建设指南已出台,随着整个产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有望引领规范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推动产业发展长期向好。2)智能汽车渗透率将有望不断提升,车联网市场空间有望逐步打开。2017  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突破2200  万,较2016  年增长37.5%;渗透率为10.12%,较2016  年增加了1.9  个百分点。《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  年,我国智能汽车(亦称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到2025  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2017年汽车销量已达2887.9  万辆,销量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达2.17  亿量,仅次于美国。即使未来我国汽车销量保持现有规模,到2025  年以后,每年智能汽车新车数量将超越现有车联网用户数量。随着未来智能汽车的不断投放,智能联汽车的渗透率将逐步提高,而车联网作为智能汽车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关键基础支撑,未来其在汽车中的应用程度将逐步提高,市场空间也有望逐步打开。3)我们认为,随着车联网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智能汽车社会的逐渐到来,我国车联网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北斗导航、LTE-V2X  等作为车联网中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北斗导航、LTE-V2X  等细分领域将有望受益于车联网产业的发展,建议关注相关企业:合众思壮(北斗导航)、高鸿股份(LTE-V2X)。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通信行业(申万)涨幅为-7.89%,跑输沪深300(-0.69%)和创业板指(-4.08%),在行业涨幅排行榜中排名倒数第一。上周行业内涨幅前五的个股为会畅通讯(17.73%)、澄天伟业(14.33%)、汇源通信(5.69%)、广和通(3.26%)、光环新网(1.52%),跌幅前五的个股为中兴通讯(-27.12%)、波导股份(-21.75%)、意华股份(-19.90%)、广哈通信(-16.73%)、欣天科技(-15.95%)。
        行业新闻动态:
        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大唐电信集团联合召开国家工程实验室会议;工信部:继续做好5G  基站与同频卫星地球站兼容的工作;北欧五国宣布合作,成首个5G  互联地区;北京联通正式商用NB-IoT:已开通5000  基站目标年底1  万个;爱立信、英特尔携手中国移动实现首个符合3GPP  SA标准的异厂商5G  新空口互通。
        行业公司重点公告:
        海格通信:收到约2.09  亿元订货合同;路通视信:中标1985  万元政府采购项目;剑桥科技:投资设立南通剑桥-邦盛并购投资基金;恒宝股份:设立华领智慧农业&物联网股权投资基金。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