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大类资产配置周报 (2022.4.17)】海外超预期的加息与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加大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大类资产配置周报 (2022.4.17)】海外超预期的加息与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3月通胀和金融数据超预期,但疫情影响进口增速;海外发达国家加速落地加息;央行降准。大类资产配置顺序:大宗>货币>股票>债券。 摘要 宏观要闻回顾 经济数据:3月CPI同比1.5%,PPI同比8.3%;新增社融4.65万亿元,新增信贷3.13万亿元,M2同比9.7%;出口同比14.7%,进口同比下降0.1%。 要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提出12条举措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新西兰联储上调官方现金利率50个基点,韩国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央行决定4月2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 资产表现回顾 A股继续普跌。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99%,沪深300股指期货下跌0.89%;焦煤期货本周上涨1.38%,铁矿石主力合约本周上涨0.44%;股份制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收于3.64%,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8BP至1.92%;十年国债收益率持平于2.76%,活跃十年国债期货本周下跌0.11%。 资产配置建议 资产配置排序:大宗>货币>股票>债券。本周加拿大央行加息50BP同时开启量化紧缩,新西兰联储加息50BP,韩国加息25BP,均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WTO将2022年全球贸易增速的预测从去年10月的4.7%调降至2.4%-3%,IMF也表示俄乌冲突将导致站全球GDP份额86%的143个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下降,因此将下调今明两年全齐经济增长前景。海外央行超预期的加息幅度将明显推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叠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期弱化,将进一步影响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预计在通胀压力高和需求复苏弱两方面影响下,国际资本或进一步回流避险资产,对包括人民币资产在内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造成负面影响。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目录 一周概览 人民币资产继续回调 要闻回顾和数据解读 大类资产表现 A股:全球股市回调压力加大 债券:中美利差倒挂 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可能分化 货币类:货基收益率快速下行 外汇:人民币汇率维持震荡 港股:新兴资本市场风险资产面临考验 下周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一周概览 人民币资产继续回调 A股继续普跌。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99%,沪深300股指期货下跌0.89%;焦煤期货本周上涨1.38%,铁矿石主力合约本周上涨0.44%;股份制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收于3.64%,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8BP至1.92%;十年国债收益率持平于2.76%,活跃十年国债期货本周下跌0.11%。 3月金融和通胀数据超预期,进口增速大幅低于预期。本周A股指数普跌,估值方面大盘股和小盘股估值均有所下降,但小盘股估值下行幅度依然更大。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200亿元,拆借利率继续下行,周五R007利率收于1.87%,GC007利率收于1.86%。本周十年国债收益率不变,周五收于2.76%。3月国内疫情和海外俄乌冲突的影响开始体现在数据当中,其中金融数据大幅超预期,表明宽信用政策依然在落地,并且由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政策会有所放松,因此表外融资较2月和去年同期都明显放量。通胀受影响明显,食品当中粮、油、菜、蛋价格均较历史同期平均水平表现强劲。受疫情影响,内需对进口的拖累比较显著。 美元指数突破100关口。股市方面,本周A股指数普跌,跌幅较小的指数是沪深300(-0.99%),领跌的指数是创业板指(-4.26%);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1.62%,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4%,AH溢价指数下行0.55收于140.6;美股方面,标普500指数本周下跌2.13%,纳斯达克下跌2.63%。债市方面,本周国内债市普涨,中债总财富指数本周上涨0.13%,中债国债指数上涨0.07%,金融债指数上涨0.13%,信用债指数上涨0.15%;十年美债利率上行11 BP,周五收于2.83%。万得货币基金指数本周上涨0.03%,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8 BP,周五收于1.92%。期货市场方面,NYMEX原油期货上涨8.43%,收于106.54美元/桶;COMEX黄金上涨1.62%,收于1977.1美元/盎司;SHFE螺纹钢上涨0.48%, LME铜上涨0.08%, LME铝下跌2.24%;CBOT大豆下跌0.47%。美元指数上涨0.68%收于100.52。VIX指数上行至22.7。本周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十年美债利率进一步上行,国际资本回流也推升美元指数上升突破100关口。 要闻回顾和数据解读(新闻来源:万得) 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3月食品价格下降1.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1.4%,鲜菜价格上涨17.2%。3月份PPI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3月金融数据全面超出市场预期。央行数据显示,中国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2.06万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3月M2同比增速加快至9.7%,M1增速持平于4.7%;一季度净投放现金4317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为有记录以来新高,同比多增6636亿元。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贸易顺差1.04万亿元。其中,3月出口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口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贸易顺差3005.8亿元。 央行决定4月2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再额外降准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另外,央行4月15日开展1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和2.10%,均与前期持平。此前,市场预期央行本次大概率全面降准50bp,MLF操作将降息10个BP。 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显示,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8个和45个,比上月分别减少2个和12个;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29个和47个,比上月分别增加5个和8个。从环比看,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环比持平或降幅收窄。从同比看,一二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或转降,三线城市同比降幅扩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强化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国家领导人在海南考察时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继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培育壮大“智慧+”消费,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会议还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 央行解读一季度我国主要金融数据表示,下一步将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预计未来信贷投放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支持经济复苏。 财政部部长刘昆撰文指出,要把“稳”放在宏观调控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和逆周期政策力度,坚决托住宏观经济的底,全力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财政资金支出、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中央基建投资预算下达,尽快细化落实退税减税政策方案,确保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今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组合式减税降费,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继续将与县区财政运行密切相关的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资金范围,直达资金总量增加到4万亿元以上。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567亿元,惠及257万户企业,基本覆盖全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有税申报户。 据交通运输部,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已印发通知,公布《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式样,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行证制度,保障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通知要求,对于持有《通行证》的跨省进出涉疫地区的货运车辆要保障优先通行,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专用通道保障持《通行证》车辆快速通行。 4月以来各地购房支持政策接踵而至,仅14天就有已经有衢州、秦皇岛、大连、绵阳、兰州、丽水、台州、安顺、苏州、南京、咸宁、荆门、黄石、宜昌、上海、淮北、南平等17城松绑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购房奖励等内容。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提出,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出台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导性文件,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完善5G专网部署模式。 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提出12条举措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三部门明确,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不设置任何附加条件和隐形门槛;依法依规支持上市房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免除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年费、网络投票服务费等费用;鼓励和支持社保、养老金、信托、保险和理财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回购;大股东、董监高要审慎制定减持计划;支持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给予积极指导支持。 国家发改委今年已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技术等行业。发改委表示,3月份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面临一些压力。但总的看,当前稳投资工作具备不少有利条件,预计一季度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下一步,要落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措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七次排除延期清单》,延期至2022年11月30日,共涉及95项商品。 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以赣闽粤、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湘赣边、湘鄂渝黔、海陆丰等12个革命老区和赣州、龙岩、三明、延安、遵义等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为重点,加快推动“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和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的落地见效,持续健全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政策体系,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工信部多措并举支持在沪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另外,会同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重要生产物资保障协调对接机制,确保关键产品和三农物资运输顺畅。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将于4月20至22日举行,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根据日程,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将于4月20日16:00-17:15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ESG”主题讨论,4月21日20:15-21:30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行时”主题讨论。央行行长易纲将于4月22日9:00-10:15参与“全球通胀、加息潮与经济稳定”主题讨论。 大类资产表现 A股:全球股市回调压力加大 高估值板块回调压力加大。本周市场指数普跌,上涨的指数仅有上证50(0.17%),领跌的指数包括中证1000(-4.57%)、创业板指(-4.26%)、中小板指(-3.34%)。行业方面分化,领涨的行业有煤炭(5.04%)、餐饮旅游(4.71%)、食品饮料(4.15%),领跌的行业有电力设备(-6.53%)、传媒(-6.46%)、国防军工(-5.45%)。本周新股破发的情况明显出现,需要关注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加息趋势影响下,国内风险资产可能面临估值回调的压力。 A股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交通运输 | 据交通运输部,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已印发通知,公布《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式样,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行证制度,保障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 多晶硅 | 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4.9万-25.5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5.15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32%,这也是硅料价格连续第13周上涨。 造船业 | 4月12日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对外透露,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于近日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正式签署4艘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合同。 化工原料 | 去年以来,硫酸的价格已经持续高位运行了一年多,近期更是大幅上涨超60%,超出了许多人预期。 冷链运输 |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预制菜 | 为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连续出招抢抓万亿市场。近期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后,更是吹响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号角,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游戏 | 4月11日晚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今年首批过审核发的游戏版号,共计45个,这也标志着游戏版号正式重启。 应急产业 | 近年来,河北看好应急产业光明前景,瞄准应急产业新高地,并加强与京津合作,携手打造应急产业区域合作样板。 交通 | 日前,交通运输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旅游 | 日前云南省出台《云南省关于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两项针对文旅行业的政策措施,助力云南省文旅行业纾困解难、恢复发展。 债券:中美利差倒挂 海外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十年美债利率上行,国内短端利率继续下行,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五收于2.76%,持平于上周,十年国开债收益率周五收于2.99%,持平于上周。本周期限利差上行8BP至0.77%,信用利差下行3BP至0.62%。 货币资金拆借利率下行至2%下方。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200亿元,拆借利率继续下行,周五R007利率收于1.87%,交易所资金GC007利率收于1.86%。周五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300亿元,虽然降准预期落地,但降准力度小于市场预期,并且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未来央行降准空间进一步减小。 债券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央行营业管理部设计出台能源保供再贴现专项产品,首批为10家火电企业提供8.9亿元票据融资支持,加权平均贴现利率仅2.85%。 4月11日盘中,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出现倒挂,为2010年来首次。 外汇交易中心称,3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12243亿元 ,环比增加19%,交易量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约5%。3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5739亿元,卖出债券6504亿元,净卖出765亿元。 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可能分化 供求结构、投资需求可能主导不同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分化。本周商品期货指数上涨2.72%。从各类商品期货指数来看,上涨的有能源(8.92%)、油脂油料(5.08%)、贵金属(3.08%)、化工(2.06%)、煤焦钢矿(1.81%)、谷物(1.63%)、有色金属(1.61%),下跌的有非金属建材(-0.71%)。各期货品种中,本周涨幅较大的大宗商品有燃油(11.61%)、原油(10.29%)、LPG(9.57%),跌幅靠前的则有强麦(-5.77%)、鸡蛋(-1.99%)、玻璃(-1.77%)。海外价格和国内供求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不同。 大宗商品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管执法,严格管控煤矿采掘接续紧张。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矿井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动态管控,严禁数据造假。 印度将大幅增产本国煤炭,预计2022-2023财年自有煤矿的煤炭产量将大幅提高到1.4亿吨以上,同比增长65%。本财政年度获准开采的煤炭区块将增加到60个,峰值生产能力为2.3亿吨。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月报,将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测下调26万桶/日,同时认为今年全球需求仍有望增长,预计全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为9940万桶/日,同比增长190万桶/日。IEA最新预计俄罗斯4月石油供应将下滑150万桶/日,大约是之前预期的一半。IEA预计,需求下降、欧佩克+及其他国家的产量增加,以及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的库存释放,应该可以防止出现巨大的供不应求。月报还显示,全球石油库存已连续14个月下降。 美国至4月8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938.2万桶,预期增加86.3万桶,前值增加242.1万桶。EIA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为1180万桶/日。上周原油出口减少151.3万桶/日至218万桶/日。 欧佩克发布最新月度报告称,俄乌冲突抑制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将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测由420万桶/日下调至367万桶/日,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下调41万桶/日至1.005亿桶/日。报告将欧佩克以外国家石油供应预测值下调33万桶/日,其中俄罗斯的石油预测下调53万桶/日至至1123万桶/日。月报显示,欧佩克3月原油产出增加5.7万桶/日至2856万桶/日。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预测,从短中期(一年内)看,国际油价将呈高位宽幅动荡走势,应在90-120美元/桶区间变化。若俄乌危机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油价将可能刷新2008年历史最高价格。中长期(2-3年)来看,油价将逐渐回落,可能在80~110美元/桶区间震荡。 货币类:货基收益率快速下行 关注拆借利率波动中枢的下行趋势。本周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8BP,周五收于1.92%;人民币3个月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收于3.64%。本周万得货币基金指数上涨0.03%,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周五收于2.08%。如果拆借利率波动中枢下行至2%左右,货币基金收益率将跟随下行。 外汇:人民币汇率维持震荡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本周上行243BP,至6.3896。本周人民币对卢布(3.51%)、日元(1.32%)、澳元(0.64%)、瑞郎(0.52%)、韩元(0.32%)、欧元(0.17%)升值,对林吉特(-0.08%)、加元(-0.14%)、英镑(-0.31%)、美元(-0.38%)、兰特(-0.93%)贬值。本周美元指数行至100上方,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继续走弱,但对其他大部分货币维持相对强势。 外汇市场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今年一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实现“开门稳”,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28.3亿元,同比增长52.9%。 周三盘中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26:1元关口,创下20年来新低。分析认为,导致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紧缩政策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港股:新兴资本市场风险资产面临考验 美元指数升至100上方,国际资本加大回流美元资产。本周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1.62%,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4%,AH溢价指数下行0.55收于140.6。行业方面本周领涨的有原材料业(2.2%)、必需性消费业(1.9%)、非必需性消费业(1.43%),跌幅靠前的有医疗保健业(-2.46%)、金融业(-2.11%)、资讯科技业(-2.04%)。本周南下资金总量48.58亿元,同时北上资金总量22.5亿元。美债利率短暂倒挂之后恢复正常,短端利率上行幅度较小,但长端利率上行幅度较大,对国际主要主权债务利差形成挤压,或将进一步加速国际资本回流美元资产。 港股及海外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重申将在第三季度停止净资产购买的承诺,重申将在债券净购买结束的一段时间后“逐步”加息。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俄乌冲突增加了创纪录的通货膨胀进一步攀升的危险,预计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疲软。 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升至1%,加息幅度为20年来最大。加拿大央行同时开启量化紧缩进程,宣布将于4月25日停止购买政府债券。加拿大央行预计,通胀预期的风险正在上升,并表示利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新西兰联储上调官方现金利率50个基点至1.5%,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加息,此前市场预期上调25个基点。 韩国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至1.5%,加入本周全球各大央行抗击通胀的行列。这也是韩国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韩国央行警告称,今年韩国经济增速将低于此前3%的预期,预计CPI短期内将维持在4%左右的高位,大幅超过2月份3.1%的全年预期。 新加坡金管局再次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重新设定新加坡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的中间水平,小幅上调区间坡度,但维持政策区间宽度不变。 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表示,法国的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但是预计未来将面临更多困难。法国央行预计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25%。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看到经济的部分弱势动向,但经济形势的总体基调仍是“正在复苏”。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等因素,消费者物价(不含生鲜食品)同比增幅预计将明显扩大。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将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她指出,自1月份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4%以来,前景已“大幅恶化”,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冲突。乌克兰冲突将导致143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下降,占全球GDP的86%。 受俄乌局势影响,世贸组织(WTO)几乎“腰斩”对2022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测,称今年全球贸易增长可能会从去年10月预测的4.7%降至2.4%-3%之间。 美国通胀继续飙升,美联储4月加息50个基点预期增强。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同比上升8.5%,继续刷新逾40年新高,升幅也高于市场预期;3月CPI环比上升1.2%,持平于预期,并创2005年10月以来新高。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升6.5%,不及预期的6.6%;环比上升0.3%,续创2021年9月以来新低。美国3月实际收入环比下跌1.1%,跌幅超预期,为连续第12个月下降。 美国3月进口物价指数同比升12.5%,预期升11.8%,前值升10.9%;环比升2.6%,创2011年4月以来新高,预期升2.3%,前值自升1.4%修正至升1.6%。 PPI数据表明美国通胀可能远未达到峰值。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3月PPI同比上涨11.2%,为2010年11月有记录以来最大升幅,且高出市场预期值10.6%。环比上涨1.4%,创2012年8月以来新高,且为连续第23个月上涨;预期值1.1%,前值为0.8%。 英国3月CPI环比增1.1%,预期增0.7%,前值增0.8%;同比增7%,续创1992年3月以来新高,预期增6.7%,前值增6.2%。英国3月核心CPI同比5.7%,预期5.4%,前值5.2%;环比增0.9%,预期增0.5%,前值增0.8%。 德国3月CPI同比升至7.3%,为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最高值。3月德国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9.5%,显著高于当月整体通胀率。去除能源价格因素,当月通胀率为3.6%。 由于俄乌冲突进一步推升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日本进口商品价格持续飙升,3月企业物价指数同比上升9.5%,连续13个月同比上涨。 美国3月零售销售环比升0.5%,预期升0.6%,前值升0.3%修正为升0.8%;核心零售销售环比升1.1%,预期升1.0%,前值升0.2%修正为升0.6%。 美国3月份NFIB小企业信心指数从95.6降至93.2,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并连续3个月下滑。小企业主中预计未来六个月商业状况会有所改善的净比例暴跌至-49%,为1986年开始有月度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日本央行发布经济报告,下调对全国9个地区当中8个地区的经济前景预期,下调原因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扩大导致消费下降、零部件的供应持续不足等。 据经济参考报,近日,一些国际机构预警2022年全球债务水平有可能继续攀升,且俄乌冲突将增加部分国家债务违约风险。在全球经济复苏速度放缓、多国通胀高企、货币政策面临收紧、地缘冲突持续等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全球债务风险将被进一步抬高。 美国农业部发表声明称,农业部下属动植物卫生检疫局已证实在科罗拉多州皮特金县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禽流感病毒已经席卷美国东海岸与中西部的家禽养殖场。在艾奥瓦州的一家禽类养殖企业已被迫扑杀近100万只家禽。 韩国政府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迈出第一步,目前各部门正在进行研讨。目前,英国和中国也已申请加入。 下周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3月通胀、出口和金融数据超预期,进口明显低于预期。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3月食品价格下降1.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1.4%,鲜菜价格上涨17.2%。3月份PPI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2.06万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3月M2同比增速加快至9.7%,M1增速持平于4.7%;一季度净投放现金4317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为有记录以来新高,同比多增6636亿元。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贸易顺差1.04万亿元。其中,3月出口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口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贸易顺差3005.8亿元。疫情的影响已经开始体现在3月的通胀和进口数据当中,预计4月疫情的影响更大。 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加息通道。本周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升至1%,加息幅度为20年来最大。加拿大央行同时开启量化紧缩进程,宣布将于4月25日停止购买政府债券。新西兰联储上调官方现金利率50个基点至1.5%,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加息,此前市场预期上调25个基点。韩国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至1.5%,加入本周全球各大央行抗击通胀的行列。这也是韩国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虽然本周美债结束了倒挂,但从其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的情况来看,5月美联储加息50BP同时落地缩表基本能够确定,并且市场预期4月美国CPI可能仍在较高水平,6月美联储继续加息50BP的概率依然较大。 海外超预期的加息与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本周加拿大央行加息50BP同时开启量化紧缩,新西兰联储加息50BP,韩国加息25BP,均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WTO将2022年全球贸易增速的预测从去年10月的4.7%调降至2.4%-3%,IMF也表示俄乌冲突将导致站全球GDP份额86%的143个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下降,因此将下调今明两年全齐经济增长前景。海外央行超预期的加息幅度将明显推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叠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期弱化,将进一步影响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预计在通胀压力高和需求复苏弱两方面影响下,国际资本或进一步回流避险资产,对包括人民币资产在内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造成负面影响。大类资产配置顺序:大宗>货币>股票>债券。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3月通胀和金融数据超预期,但疫情影响进口增速;海外发达国家加速落地加息;央行降准。大类资产配置顺序:大宗>货币>股票>债券。 摘要 宏观要闻回顾 经济数据:3月CPI同比1.5%,PPI同比8.3%;新增社融4.65万亿元,新增信贷3.13万亿元,M2同比9.7%;出口同比14.7%,进口同比下降0.1%。 要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提出12条举措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新西兰联储上调官方现金利率50个基点,韩国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央行决定4月2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 资产表现回顾 A股继续普跌。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99%,沪深300股指期货下跌0.89%;焦煤期货本周上涨1.38%,铁矿石主力合约本周上涨0.44%;股份制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收于3.64%,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8BP至1.92%;十年国债收益率持平于2.76%,活跃十年国债期货本周下跌0.11%。 资产配置建议 资产配置排序:大宗>货币>股票>债券。本周加拿大央行加息50BP同时开启量化紧缩,新西兰联储加息50BP,韩国加息25BP,均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WTO将2022年全球贸易增速的预测从去年10月的4.7%调降至2.4%-3%,IMF也表示俄乌冲突将导致站全球GDP份额86%的143个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下降,因此将下调今明两年全齐经济增长前景。海外央行超预期的加息幅度将明显推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叠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期弱化,将进一步影响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预计在通胀压力高和需求复苏弱两方面影响下,国际资本或进一步回流避险资产,对包括人民币资产在内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造成负面影响。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目录 一周概览 人民币资产继续回调 要闻回顾和数据解读 大类资产表现 A股:全球股市回调压力加大 债券:中美利差倒挂 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可能分化 货币类:货基收益率快速下行 外汇:人民币汇率维持震荡 港股:新兴资本市场风险资产面临考验 下周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一周概览 人民币资产继续回调 A股继续普跌。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99%,沪深300股指期货下跌0.89%;焦煤期货本周上涨1.38%,铁矿石主力合约本周上涨0.44%;股份制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收于3.64%,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8BP至1.92%;十年国债收益率持平于2.76%,活跃十年国债期货本周下跌0.11%。 3月金融和通胀数据超预期,进口增速大幅低于预期。本周A股指数普跌,估值方面大盘股和小盘股估值均有所下降,但小盘股估值下行幅度依然更大。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200亿元,拆借利率继续下行,周五R007利率收于1.87%,GC007利率收于1.86%。本周十年国债收益率不变,周五收于2.76%。3月国内疫情和海外俄乌冲突的影响开始体现在数据当中,其中金融数据大幅超预期,表明宽信用政策依然在落地,并且由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政策会有所放松,因此表外融资较2月和去年同期都明显放量。通胀受影响明显,食品当中粮、油、菜、蛋价格均较历史同期平均水平表现强劲。受疫情影响,内需对进口的拖累比较显著。 美元指数突破100关口。股市方面,本周A股指数普跌,跌幅较小的指数是沪深300(-0.99%),领跌的指数是创业板指(-4.26%);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1.62%,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4%,AH溢价指数下行0.55收于140.6;美股方面,标普500指数本周下跌2.13%,纳斯达克下跌2.63%。债市方面,本周国内债市普涨,中债总财富指数本周上涨0.13%,中债国债指数上涨0.07%,金融债指数上涨0.13%,信用债指数上涨0.15%;十年美债利率上行11 BP,周五收于2.83%。万得货币基金指数本周上涨0.03%,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8 BP,周五收于1.92%。期货市场方面,NYMEX原油期货上涨8.43%,收于106.54美元/桶;COMEX黄金上涨1.62%,收于1977.1美元/盎司;SHFE螺纹钢上涨0.48%, LME铜上涨0.08%, LME铝下跌2.24%;CBOT大豆下跌0.47%。美元指数上涨0.68%收于100.52。VIX指数上行至22.7。本周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十年美债利率进一步上行,国际资本回流也推升美元指数上升突破100关口。 要闻回顾和数据解读(新闻来源:万得) 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3月食品价格下降1.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1.4%,鲜菜价格上涨17.2%。3月份PPI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3月金融数据全面超出市场预期。央行数据显示,中国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2.06万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3月M2同比增速加快至9.7%,M1增速持平于4.7%;一季度净投放现金4317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为有记录以来新高,同比多增6636亿元。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贸易顺差1.04万亿元。其中,3月出口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口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贸易顺差3005.8亿元。 央行决定4月2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再额外降准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另外,央行4月15日开展1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和2.10%,均与前期持平。此前,市场预期央行本次大概率全面降准50bp,MLF操作将降息10个BP。 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显示,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8个和45个,比上月分别减少2个和12个;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29个和47个,比上月分别增加5个和8个。从环比看,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环比持平或降幅收窄。从同比看,一二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或转降,三线城市同比降幅扩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强化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国家领导人在海南考察时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继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培育壮大“智慧+”消费,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会议还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 央行解读一季度我国主要金融数据表示,下一步将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预计未来信贷投放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支持经济复苏。 财政部部长刘昆撰文指出,要把“稳”放在宏观调控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和逆周期政策力度,坚决托住宏观经济的底,全力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财政资金支出、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中央基建投资预算下达,尽快细化落实退税减税政策方案,确保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今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组合式减税降费,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继续将与县区财政运行密切相关的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资金范围,直达资金总量增加到4万亿元以上。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567亿元,惠及257万户企业,基本覆盖全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有税申报户。 据交通运输部,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已印发通知,公布《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式样,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行证制度,保障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通知要求,对于持有《通行证》的跨省进出涉疫地区的货运车辆要保障优先通行,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专用通道保障持《通行证》车辆快速通行。 4月以来各地购房支持政策接踵而至,仅14天就有已经有衢州、秦皇岛、大连、绵阳、兰州、丽水、台州、安顺、苏州、南京、咸宁、荆门、黄石、宜昌、上海、淮北、南平等17城松绑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购房奖励等内容。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提出,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出台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导性文件,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完善5G专网部署模式。 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提出12条举措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三部门明确,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不设置任何附加条件和隐形门槛;依法依规支持上市房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免除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年费、网络投票服务费等费用;鼓励和支持社保、养老金、信托、保险和理财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回购;大股东、董监高要审慎制定减持计划;支持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给予积极指导支持。 国家发改委今年已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技术等行业。发改委表示,3月份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面临一些压力。但总的看,当前稳投资工作具备不少有利条件,预计一季度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下一步,要落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措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七次排除延期清单》,延期至2022年11月30日,共涉及95项商品。 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以赣闽粤、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湘赣边、湘鄂渝黔、海陆丰等12个革命老区和赣州、龙岩、三明、延安、遵义等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为重点,加快推动“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和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的落地见效,持续健全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政策体系,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工信部多措并举支持在沪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另外,会同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重要生产物资保障协调对接机制,确保关键产品和三农物资运输顺畅。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将于4月20至22日举行,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根据日程,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将于4月20日16:00-17:15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ESG”主题讨论,4月21日20:15-21:30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行时”主题讨论。央行行长易纲将于4月22日9:00-10:15参与“全球通胀、加息潮与经济稳定”主题讨论。 大类资产表现 A股:全球股市回调压力加大 高估值板块回调压力加大。本周市场指数普跌,上涨的指数仅有上证50(0.17%),领跌的指数包括中证1000(-4.57%)、创业板指(-4.26%)、中小板指(-3.34%)。行业方面分化,领涨的行业有煤炭(5.04%)、餐饮旅游(4.71%)、食品饮料(4.15%),领跌的行业有电力设备(-6.53%)、传媒(-6.46%)、国防军工(-5.45%)。本周新股破发的情况明显出现,需要关注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加息趋势影响下,国内风险资产可能面临估值回调的压力。 A股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交通运输 | 据交通运输部,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已印发通知,公布《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式样,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行证制度,保障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 多晶硅 | 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4.9万-25.5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5.15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32%,这也是硅料价格连续第13周上涨。 造船业 | 4月12日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对外透露,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于近日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正式签署4艘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合同。 化工原料 | 去年以来,硫酸的价格已经持续高位运行了一年多,近期更是大幅上涨超60%,超出了许多人预期。 冷链运输 |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预制菜 | 为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连续出招抢抓万亿市场。近期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后,更是吹响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号角,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游戏 | 4月11日晚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今年首批过审核发的游戏版号,共计45个,这也标志着游戏版号正式重启。 应急产业 | 近年来,河北看好应急产业光明前景,瞄准应急产业新高地,并加强与京津合作,携手打造应急产业区域合作样板。 交通 | 日前,交通运输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旅游 | 日前云南省出台《云南省关于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两项针对文旅行业的政策措施,助力云南省文旅行业纾困解难、恢复发展。 债券:中美利差倒挂 海外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十年美债利率上行,国内短端利率继续下行,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五收于2.76%,持平于上周,十年国开债收益率周五收于2.99%,持平于上周。本周期限利差上行8BP至0.77%,信用利差下行3BP至0.62%。 货币资金拆借利率下行至2%下方。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200亿元,拆借利率继续下行,周五R007利率收于1.87%,交易所资金GC007利率收于1.86%。周五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300亿元,虽然降准预期落地,但降准力度小于市场预期,并且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未来央行降准空间进一步减小。 债券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央行营业管理部设计出台能源保供再贴现专项产品,首批为10家火电企业提供8.9亿元票据融资支持,加权平均贴现利率仅2.85%。 4月11日盘中,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出现倒挂,为2010年来首次。 外汇交易中心称,3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12243亿元 ,环比增加19%,交易量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约5%。3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5739亿元,卖出债券6504亿元,净卖出765亿元。 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可能分化 供求结构、投资需求可能主导不同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分化。本周商品期货指数上涨2.72%。从各类商品期货指数来看,上涨的有能源(8.92%)、油脂油料(5.08%)、贵金属(3.08%)、化工(2.06%)、煤焦钢矿(1.81%)、谷物(1.63%)、有色金属(1.61%),下跌的有非金属建材(-0.71%)。各期货品种中,本周涨幅较大的大宗商品有燃油(11.61%)、原油(10.29%)、LPG(9.57%),跌幅靠前的则有强麦(-5.77%)、鸡蛋(-1.99%)、玻璃(-1.77%)。海外价格和国内供求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不同。 大宗商品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管执法,严格管控煤矿采掘接续紧张。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矿井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动态管控,严禁数据造假。 印度将大幅增产本国煤炭,预计2022-2023财年自有煤矿的煤炭产量将大幅提高到1.4亿吨以上,同比增长65%。本财政年度获准开采的煤炭区块将增加到60个,峰值生产能力为2.3亿吨。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月报,将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测下调26万桶/日,同时认为今年全球需求仍有望增长,预计全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为9940万桶/日,同比增长190万桶/日。IEA最新预计俄罗斯4月石油供应将下滑150万桶/日,大约是之前预期的一半。IEA预计,需求下降、欧佩克+及其他国家的产量增加,以及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的库存释放,应该可以防止出现巨大的供不应求。月报还显示,全球石油库存已连续14个月下降。 美国至4月8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938.2万桶,预期增加86.3万桶,前值增加242.1万桶。EIA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为1180万桶/日。上周原油出口减少151.3万桶/日至218万桶/日。 欧佩克发布最新月度报告称,俄乌冲突抑制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将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测由420万桶/日下调至367万桶/日,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下调41万桶/日至1.005亿桶/日。报告将欧佩克以外国家石油供应预测值下调33万桶/日,其中俄罗斯的石油预测下调53万桶/日至至1123万桶/日。月报显示,欧佩克3月原油产出增加5.7万桶/日至2856万桶/日。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预测,从短中期(一年内)看,国际油价将呈高位宽幅动荡走势,应在90-120美元/桶区间变化。若俄乌危机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油价将可能刷新2008年历史最高价格。中长期(2-3年)来看,油价将逐渐回落,可能在80~110美元/桶区间震荡。 货币类:货基收益率快速下行 关注拆借利率波动中枢的下行趋势。本周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8BP,周五收于1.92%;人民币3个月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收于3.64%。本周万得货币基金指数上涨0.03%,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周五收于2.08%。如果拆借利率波动中枢下行至2%左右,货币基金收益率将跟随下行。 外汇:人民币汇率维持震荡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本周上行243BP,至6.3896。本周人民币对卢布(3.51%)、日元(1.32%)、澳元(0.64%)、瑞郎(0.52%)、韩元(0.32%)、欧元(0.17%)升值,对林吉特(-0.08%)、加元(-0.14%)、英镑(-0.31%)、美元(-0.38%)、兰特(-0.93%)贬值。本周美元指数行至100上方,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继续走弱,但对其他大部分货币维持相对强势。 外汇市场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今年一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实现“开门稳”,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28.3亿元,同比增长52.9%。 周三盘中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26:1元关口,创下20年来新低。分析认为,导致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紧缩政策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港股:新兴资本市场风险资产面临考验 美元指数升至100上方,国际资本加大回流美元资产。本周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1.62%,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4%,AH溢价指数下行0.55收于140.6。行业方面本周领涨的有原材料业(2.2%)、必需性消费业(1.9%)、非必需性消费业(1.43%),跌幅靠前的有医疗保健业(-2.46%)、金融业(-2.11%)、资讯科技业(-2.04%)。本周南下资金总量48.58亿元,同时北上资金总量22.5亿元。美债利率短暂倒挂之后恢复正常,短端利率上行幅度较小,但长端利率上行幅度较大,对国际主要主权债务利差形成挤压,或将进一步加速国际资本回流美元资产。 港股及海外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重申将在第三季度停止净资产购买的承诺,重申将在债券净购买结束的一段时间后“逐步”加息。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俄乌冲突增加了创纪录的通货膨胀进一步攀升的危险,预计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疲软。 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升至1%,加息幅度为20年来最大。加拿大央行同时开启量化紧缩进程,宣布将于4月25日停止购买政府债券。加拿大央行预计,通胀预期的风险正在上升,并表示利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新西兰联储上调官方现金利率50个基点至1.5%,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加息,此前市场预期上调25个基点。 韩国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至1.5%,加入本周全球各大央行抗击通胀的行列。这也是韩国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韩国央行警告称,今年韩国经济增速将低于此前3%的预期,预计CPI短期内将维持在4%左右的高位,大幅超过2月份3.1%的全年预期。 新加坡金管局再次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重新设定新加坡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的中间水平,小幅上调区间坡度,但维持政策区间宽度不变。 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表示,法国的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但是预计未来将面临更多困难。法国央行预计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25%。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看到经济的部分弱势动向,但经济形势的总体基调仍是“正在复苏”。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等因素,消费者物价(不含生鲜食品)同比增幅预计将明显扩大。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将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她指出,自1月份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4%以来,前景已“大幅恶化”,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冲突。乌克兰冲突将导致143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下降,占全球GDP的86%。 受俄乌局势影响,世贸组织(WTO)几乎“腰斩”对2022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测,称今年全球贸易增长可能会从去年10月预测的4.7%降至2.4%-3%之间。 美国通胀继续飙升,美联储4月加息50个基点预期增强。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同比上升8.5%,继续刷新逾40年新高,升幅也高于市场预期;3月CPI环比上升1.2%,持平于预期,并创2005年10月以来新高。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升6.5%,不及预期的6.6%;环比上升0.3%,续创2021年9月以来新低。美国3月实际收入环比下跌1.1%,跌幅超预期,为连续第12个月下降。 美国3月进口物价指数同比升12.5%,预期升11.8%,前值升10.9%;环比升2.6%,创2011年4月以来新高,预期升2.3%,前值自升1.4%修正至升1.6%。 PPI数据表明美国通胀可能远未达到峰值。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3月PPI同比上涨11.2%,为2010年11月有记录以来最大升幅,且高出市场预期值10.6%。环比上涨1.4%,创2012年8月以来新高,且为连续第23个月上涨;预期值1.1%,前值为0.8%。 英国3月CPI环比增1.1%,预期增0.7%,前值增0.8%;同比增7%,续创1992年3月以来新高,预期增6.7%,前值增6.2%。英国3月核心CPI同比5.7%,预期5.4%,前值5.2%;环比增0.9%,预期增0.5%,前值增0.8%。 德国3月CPI同比升至7.3%,为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最高值。3月德国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9.5%,显著高于当月整体通胀率。去除能源价格因素,当月通胀率为3.6%。 由于俄乌冲突进一步推升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日本进口商品价格持续飙升,3月企业物价指数同比上升9.5%,连续13个月同比上涨。 美国3月零售销售环比升0.5%,预期升0.6%,前值升0.3%修正为升0.8%;核心零售销售环比升1.1%,预期升1.0%,前值升0.2%修正为升0.6%。 美国3月份NFIB小企业信心指数从95.6降至93.2,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并连续3个月下滑。小企业主中预计未来六个月商业状况会有所改善的净比例暴跌至-49%,为1986年开始有月度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日本央行发布经济报告,下调对全国9个地区当中8个地区的经济前景预期,下调原因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扩大导致消费下降、零部件的供应持续不足等。 据经济参考报,近日,一些国际机构预警2022年全球债务水平有可能继续攀升,且俄乌冲突将增加部分国家债务违约风险。在全球经济复苏速度放缓、多国通胀高企、货币政策面临收紧、地缘冲突持续等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全球债务风险将被进一步抬高。 美国农业部发表声明称,农业部下属动植物卫生检疫局已证实在科罗拉多州皮特金县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禽流感病毒已经席卷美国东海岸与中西部的家禽养殖场。在艾奥瓦州的一家禽类养殖企业已被迫扑杀近100万只家禽。 韩国政府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迈出第一步,目前各部门正在进行研讨。目前,英国和中国也已申请加入。 下周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3月通胀、出口和金融数据超预期,进口明显低于预期。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3月食品价格下降1.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1.4%,鲜菜价格上涨17.2%。3月份PPI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2.06万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3月M2同比增速加快至9.7%,M1增速持平于4.7%;一季度净投放现金4317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为有记录以来新高,同比多增6636亿元。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贸易顺差1.04万亿元。其中,3月出口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口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贸易顺差3005.8亿元。疫情的影响已经开始体现在3月的通胀和进口数据当中,预计4月疫情的影响更大。 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加息通道。本周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升至1%,加息幅度为20年来最大。加拿大央行同时开启量化紧缩进程,宣布将于4月25日停止购买政府债券。新西兰联储上调官方现金利率50个基点至1.5%,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加息,此前市场预期上调25个基点。韩国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至1.5%,加入本周全球各大央行抗击通胀的行列。这也是韩国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虽然本周美债结束了倒挂,但从其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的情况来看,5月美联储加息50BP同时落地缩表基本能够确定,并且市场预期4月美国CPI可能仍在较高水平,6月美联储继续加息50BP的概率依然较大。 海外超预期的加息与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本周加拿大央行加息50BP同时开启量化紧缩,新西兰联储加息50BP,韩国加息25BP,均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WTO将2022年全球贸易增速的预测从去年10月的4.7%调降至2.4%-3%,IMF也表示俄乌冲突将导致站全球GDP份额86%的143个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下降,因此将下调今明两年全齐经济增长前景。海外央行超预期的加息幅度将明显推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叠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期弱化,将进一步影响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预计在通胀压力高和需求复苏弱两方面影响下,国际资本或进一步回流避险资产,对包括人民币资产在内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造成负面影响。大类资产配置顺序:大宗>货币>股票>债券。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