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观察系列113:3月国内新能车增势明确,行业高景气【民生电新】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EV观察系列113:3月国内新能车增势明确,行业高景气【民生电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3月国内新能车增势明确,行业高景气 报告摘要 ■3月新能车市场增势明确,行业高景气。 3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46.5万辆与48.4万辆,同比上升114.8%和114.1%,环比增长25.4%和43.9%,整体产销增势明确。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王朝再铸辉煌实现连冠,五菱宏光MINI稳据销量榜首。造车新势力持续表现强劲,第二梯队哪吒强劲崛起,向新势力一线阵营发起冲锋。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100万辆,四年CAGR达35.1%,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9%。 ■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攀升,磷酸铁锂装车量领跑三元。 3月动力电池产量继续走高,共计39.2GWh,同比上升247.3%,环比上升23.3%,今年第一季度累计产量100.6WGh。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21.4GWh,同比增长138.0%,环比增长40.5%,环比由减转增,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整体上看,宁德时代占据半壁江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从技术路线上看,2月单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13.2GWh,同比增长238.8%,环比上升69.4%,市场份额达61.55%,较今年2月占比56.89%进一步提升4.66个百分点。目前,宁德时代稳居全球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新产能爬坡,动力电池各环节排产饱满,电池产业链景气度维持高位。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从充电基础设施层面,3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23.2万台,较今年2月增加1.9万台,1-3月桩车增量比为1:2.6。从充电量层面,3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0.8亿KWh,较2月减少1亿KWh,同比46.2%,环比下降8.7%。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2%,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7.33亿KWh,合计占比高达67.9%,在TOP10地区中,广东省位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北京市位居换电站总量排行的榜首。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仍在持续提升,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宁德时代积极推进换电重卡应用,蔚来持续布局换电领域,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加快产业电动化进程。 ■投资建议: 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a、电池:宁德时代;b、隔膜:恩捷股份;c、热管理:三花智控;d、高压直流:宏发股份;e、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a、大圆柱外壳:科达利、斯莱克;b、高镍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赐材料、新宙邦。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b、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c、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3)疫情影响超预期。4)芯片供给复苏低于预期。 1 3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行业高景气 3月传统汽车市场产销略显颓势。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月生产量为224.1万辆,同比下降9.1%,环比增长23.4%;汽车销售量为223.4万辆,同比下降11.7%,环比增长28.4%。整体上,3月汽车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供需两端短期承压,产销量同比下降幅度明显。 新能源汽车总体延续快速增长势头。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为46.5万辆与48.4万辆,环比增长25.4%和43.9%,同比上升114.8%和114.1%;1-3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142.0%和138.6%。3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整体明显增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表现优于行业整体。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位攀升,新能源化转型进程提速。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2022年3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25.1%,较2021年3月11.1%的渗透率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较今年2月21.8%渗透率上升了3.3个百分点,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45.5万辆,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22.4%和43.6%。零售层面,3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28.2%,较2021年3月10.6%的渗透率提升17.6个百分点,较今年2月21.8%渗透率提升了6.4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批发零售渗透率较2月均有明显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加速,加之生产资料购车拉动传统车换购需求较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零售渗透率在维持高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攀升,新能源汽车重塑汽车行业格局步伐加快。 3月份纯电动车占比回升,整体销量结构保持稳定。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方面,3月份单月销量为39.5万辆,同比增长107.89%,环比增长53.1%。插电混动车方面,3月份销量为7.53万辆,同比上升340.35%,环比增长16.73%。从销量结构上看,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占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插电式混动占比再次回落20个百分点以下。3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回涨至81.61%,较今年2月份明显增加了4.37个百分点;3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回跌至18.16%,较今年2月份下降了4.38个百分点,整体上看销量持续增长,销量结构保持稳定,纯电动车仍是新能源车销售主力。 新能源车结构化明显,A00级、B级车型销量继续领跑。据乘联会公开数据整理可知,2022年3月纯电动车批发单月销量达37.1万辆,同比增长116.8%,环比增长51.2%;插电混动批发销量达8.4万辆,同比增长151.3%,环比下降17.5%。从细分车型上看,A00级批发销量11.9万辆,环比增长75%,占纯电动的32%份额,较今年2月市场份额提升4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5.5万辆,环比增长61%,占纯电动的15%份额;A级电动车批发销量8.1万辆,环比增长45%,占纯电动份额22%;B级电动车达11.3万辆,环比增长32%,占纯电动份额30%,较今年2月市场份额降低5百分点。整体上,3月份电动车A00车型环比2月增长最强, 车型从小到大增速逐步降低。A00级与B级继续领跑,但纯电动市场哑铃型结构有所改善。 比亚迪实现月销“十连冠”, 市场多元化发力,造车新势力持续表现强劲。3月比亚迪汽车旗下多款热门车型,如比亚迪秦、比亚迪汉、比亚迪宋稳居车型销量榜单的前TOP5。3月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纯电动与插电混动双驱动夯实领先地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高达10.32万辆,远超销量亚军特斯拉中国,同比大涨334%,环比增长19.11%。其中,DM车型3月销量为5.37万辆,环比提升14.39%;EV车型3月销量为5.07万辆,环比提升24.22%,稳居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榜首,市场占比23.2%,较2月市场份额下降了15.18个百分点。在新能源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中,前TOP5销量纷纷破2万,累计占比有所下降占57.7%,其中以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市场多元发力。造车新势力层面,以代表车企小鹏、理想、蔚来、哪吒以及零跑为例,小鹏表现最为突出,3月交付量为1.54万辆,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147.6%,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哪吒3月单月销量为1.2万辆,同比增长270%,环比增长69%,位于TOP2;理想汽车实现月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125.2%,环比增长31.1%。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1、3月,造车新势力延续快速增长势头,集体进入市场发力阶段,第二梯队哪吒强劲崛起,向一线势力阵营发起冲锋。 分车型来看,比亚迪王朝再铸辉煌,五菱宏光MINI稳居销量榜首。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轿车方面,宏光MINI 3月强势夺冠,单月销量高达4.2万辆,同比增长22.5%;TOP5中比亚迪占据2席,其中,比亚迪秦热销,月销量达7.58万辆,同比大涨882.8%,比亚迪汉稳定发力,销量破3.44万辆,同比增长25.3%。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情况而言,特斯拉Model 3跻身3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前TOP3,位居TOP2。新能源SUV方面,特斯拉Model Y夺冠,达3.97万辆,同比增长291.4%;TOP5中比亚迪占据2席,比亚迪宋位列第二,单月销量达2.67万辆,同比大增2950.6%;比亚迪元PLUS市场需求稳定,排名变动较为平稳,位居TOP4,销量达1万辆;理想ONE跻身前TOP3,3月单月销量突破万辆,达1.1万辆,同比增长125.2%,表现亮眼。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有超40款涵盖SUV、轿车和微型车类别的车型陆续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市,随着优质供给的持续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驱动将提速。2022年,中国市场各车企将持续推出各式优质车型,造车新势力表现优异。随着新能源市场车企的多元化发力,优质供给随之持续增加,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驱动。 未来概念车型陆续发布,市场活力将得以持续激发。伴随车厂的电动化转型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根据各车企发布的最新电动化战略规划,本田将推出e:N系列,奔驰推出EQ系列,凯迪拉克推出Ultium电动车平台首款产品LYRIQ。随着多样化的优质车型陆续上市,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2025年电动车销量或达1074万辆,四年CAGR达32.2%。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074万辆,四年CAGR达32.2%,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6%。 2 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攀升,磷酸铁锂装车量领跑三元 市场需求热度不减,动力电池装车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动力电池产量层面,2022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继续走高,共计39.2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增长23.3%,今年第一季度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00.6GWh。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15.6GWh,占总产量39.7%,同比增长167.3%,环比增长33.8%,一季度产量累计38.0GWh,占总产量37.8%,同比累计增长113.7%;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23.6GWh,占总产量60.2%,较今年1月63.1%占比略微有所下滑,同比上升332.9%,环比上升17.6%,一季度产量累计62.4GWh,占总产量62.0%,同比累计增长317.2%。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2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21.4GWh,同比上升138.0%,环比上升56.6%,同比大幅增长。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量8.2GWh,同比上升38.3%,环比上升40.5%;磷酸铁锂装车量达13.2GWh,同比增长238.8%,环比上升69.4%。相较于今年2月,3月中国动力电池单月装车量大涨,市场景气度向好。 宁德时代占据半壁江山,比亚迪独当一面,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根据真锂研究数据,2022年3月份TOP10企业装车量合计为20.4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5.4%,较今年1月市场份额94.82%,集中度水平进一步加剧。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机量超过其他9家的总和,市场份额破半,占比50.49%,霸据榜首;比亚迪3月装机量达4.12GWh,市场占比为19.24%,较今年1月份额降低2个百分点;TOP3中创新航3月份单月装车量为1.84GWh,市场占比达8.58%,较1月占比明显提升0.14个百分点。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78.2%,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正在加速蓄势,但均没有超过5GWh,差异较小,市场占有率均低于10%,头部企业领先地位难以撼动,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明显。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装机量份额进一步扩张。动力电池产量层面, 3月三元电池产量15.6GWh,市场份额达39.7%,同比增长167.3%,环比增长33.8%;3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3.6GWh,市场份额达60.2%,同比增长332.9%,环比增长17.6%,较1月产量市场占比63.26%下降3.07个百分点。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3月单月三元电池装车8.2GWh,市场分为38.3%,同比上升61.2%,环比上升40.5%;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13.2GWh,同比增长238.8%,环比上升69.4%,市场份额达61.55%,较今年2月占比56.89%进一步提升了4.66个百分点。2022年1-3月,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21.4GWh,占比41.6%,同比累计增长54.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9.8GWh,占比58.2%,同比累计增长217.9%,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补贴政策的退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磷酸铁锂技术工艺的提升改进促使其对畅销车型的导入。三元与磷酸铁锂对应不同下游场景,两种技术路线并存格局基本确定,磷酸铁锂大幅度领跑三元。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两大主流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2021年8月中国汽车论坛上,明确未来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单GWh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海外客户需要2-3年以上)、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垄断,集中度高。 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仍稳居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推动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电池装机量的快速提升。2022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单月装机总量高达53.5GWh,同比超过100%。前TOP5企业合计装机量高达41.5GWh,市占率高达77.4%。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共有2家中国企业上榜,2家中国企业合计市场占比为46.3%,其中,宁德时代表现亮眼霸据榜首,累计装机量大18.4GWh,份额达34.4%,但其他中国企业与宁德的市场占比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较2021年全年情况相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已发生变化。其中,比亚迪反超松下位居TOP3,累计装机量6.4GWh,全球市场份额为11.9%。 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10个生产基地,2021年扩产项目累计投资金额高达1240亿元,包括福建宁德171GWh、福建厦门20GWh、江苏溧阳75GWh、青海西宁6GWh、四川宜宾10GWh、广东肇庆30GWh、江西宜春50GWh、贵州贵安60GWh、德国图林根14-100GWh等项目,加上与车企合资产能,总规划产能将突破600GWh。LG新能源即将上市成为韩国最大规模的IPO,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预计430GWh。韩国SKI子公司SK On预计在中国市场投资162亿元建设首座独资电池工厂,预计2023年开始进入扩产高峰。亿纬锂能2021年9次加码扩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加上惠州原有产能以及与SKI合资的27GWh三元软包产能,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总产能规划接近300GWh。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可达655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0%,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400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6%。 新产能爬坡,动力电池各环节排产饱满。根据目前的排产情况,第一季度动力电池产业链各领域市场延续高景气,受疫情以及开工率影响,部分环节环比增幅有限。3月国内锂电市场需求继续向好,排产情况超预期,排产相较于2月,各环节环比均有所提升,其中,我们选取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不同环节样本企业排产环比分别增长20.9%/ 8.7%/ 16.2%/ 18.4%/ 6.1%/ 21.5%。随着下游整车厂尤其是新能源车厂需求持续高涨,新签订单和排产等前瞻指标持续向好,电池产业链景气度维持高位。 3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公共充电桩布局持续加速,可基本满足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3.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根据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3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较今年2月增加1.9万台,3月保有量达123.2万台,同比增长44.8%,环比增长1.54%。其中,直流充电桩50.2万台、交流充电桩72.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5台。2022年3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0.8亿KWh,较1月减少1亿KWh,同比46.2%,环比下降8.7%。整体上,2022年1-3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49.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7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6,有明显改善。截止2022年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310.9万台,同比增加73.9%。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持续配套完善。 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3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2%,较今年2月占比略微有所提升,提升了0.1个百分点。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仍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20.1万台。3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湖北、山东、安徽、河南以及四川等省市,与2月充电桩保有量前TOP10相比变化不大,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7.33亿KWh,合计占比高达67.9%,较今年2月前TOP10累计占比上升2.31个百分点,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2022年3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1451座,较今年2月增加了46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5月国务院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充电桩与换电站进行分别表述,明确将换电站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2022年全国两会于3月4-5日在京召开,充换电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充换电基础领域电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机制化等问题提交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充换电基础领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化机制等问题递交提案,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印发行业促进通知。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换电模式将迎来风口,未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3月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四川、山东、福建、河北以及湖北等地,其中北京市持续位居榜首保有量达269座,占比达18.54%;广东省次之保有量达199座,占比达13.71%;浙江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136座,占比9.37%,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41.63%。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3稳定表现,分别为蔚来、奥动以及杭州伯坦,其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915座,较今年2月增加42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429座,较今年2月增加5座;杭州伯坦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为108座,较今年1月增加1座。全国换电设施覆盖网络持续扩张。 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据宁德时代官网发布公告可知,作为换电模式的践行者,宁德时代以四大创新体系为支撑,并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发展方向,为干线运输、城市基建、港口运输等重卡应用场景提供高效换电解决方案,积极促进运输产业电动化转型升级。3月22日,宁德时代联合三一重工在福建宁德举办福建省换电重卡应用示范投运仪式。同时,宁德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参股公司宁普时代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此次多方强强携手,将为换电重卡在商用全场景领域的绿色低碳运营带来显著的示范效应。未来,随着电动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新能源换电重卡将在干线运输、矿山、城市基建、港口、厂区物流等多场景全面铺开,成为我国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加速全面电动化时代的到来。3月24日,蔚来在广州全市11个行政区完成蔚来换电站全覆盖,共布局25座换电站。广州蔚来换电网络持续加密,践行“电车践行大湾区”的目标。4月6日,蔚来称愿意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共享换电平台技术,这样可以提高换电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成本效益。截至4月13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888+座换电站,其中225座高速公路换电站;729+座超充站,3802根超充桩;670座目的地充电站,3716根目的地充电桩,已接入47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蔚来全国充换电网络持续布局中,通过更完善的充换电设施布局,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4 投资建议 从当前业绩预告来看,众多标的业绩超预期,2022年3月已回归20X/30X估值,再次重申新能车是高增长高确定性赛道,中美欧有望持续共振,强Call当前布局时点。长期来看,电动车十年黄金赛道上,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高成长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我们建议对电动车板块超配,并重点推三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的【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5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3)疫情影响超预期。若全国疫情进一步扩大,中游与整车企业的工厂开工率以及物流运输将受一定影响。 4)芯片供给复苏低于预期。若芯片缺货影响持续,可能导致汽车产能下降。 相关报告 1.EV观察系列112:3月欧洲新能车渗透率增长,推广基础坚实 2.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20220410:特斯拉奥斯汀工厂落地,海上风电加速度 3.储能洞鉴·4月刊:政策密集发布,引领全年行业高增 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20220403:电车争明媚,风光处处生 5.光伏行业3月月度洞鉴:Q1淡季不淡奠定全年高景气,重视电池技术变革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民生电新 邓永康:S0100521100006 李京波:S0100121020004 郭彦辰:S0100121110013 王一如:S0100121110008 李 佳:S0100121110050 叶天琳:S0100121120027 李孝鹏:S010012201002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3月国内新能车增势明确,行业高景气 报告摘要 ■3月新能车市场增势明确,行业高景气。 3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46.5万辆与48.4万辆,同比上升114.8%和114.1%,环比增长25.4%和43.9%,整体产销增势明确。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王朝再铸辉煌实现连冠,五菱宏光MINI稳据销量榜首。造车新势力持续表现强劲,第二梯队哪吒强劲崛起,向新势力一线阵营发起冲锋。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100万辆,四年CAGR达35.1%,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9%。 ■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攀升,磷酸铁锂装车量领跑三元。 3月动力电池产量继续走高,共计39.2GWh,同比上升247.3%,环比上升23.3%,今年第一季度累计产量100.6WGh。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21.4GWh,同比增长138.0%,环比增长40.5%,环比由减转增,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整体上看,宁德时代占据半壁江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从技术路线上看,2月单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13.2GWh,同比增长238.8%,环比上升69.4%,市场份额达61.55%,较今年2月占比56.89%进一步提升4.66个百分点。目前,宁德时代稳居全球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新产能爬坡,动力电池各环节排产饱满,电池产业链景气度维持高位。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从充电基础设施层面,3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23.2万台,较今年2月增加1.9万台,1-3月桩车增量比为1:2.6。从充电量层面,3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0.8亿KWh,较2月减少1亿KWh,同比46.2%,环比下降8.7%。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2%,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7.33亿KWh,合计占比高达67.9%,在TOP10地区中,广东省位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北京市位居换电站总量排行的榜首。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仍在持续提升,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宁德时代积极推进换电重卡应用,蔚来持续布局换电领域,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加快产业电动化进程。 ■投资建议: 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a、电池:宁德时代;b、隔膜:恩捷股份;c、热管理:三花智控;d、高压直流:宏发股份;e、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a、大圆柱外壳:科达利、斯莱克;b、高镍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赐材料、新宙邦。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b、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c、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3)疫情影响超预期。4)芯片供给复苏低于预期。 1 3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行业高景气 3月传统汽车市场产销略显颓势。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月生产量为224.1万辆,同比下降9.1%,环比增长23.4%;汽车销售量为223.4万辆,同比下降11.7%,环比增长28.4%。整体上,3月汽车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供需两端短期承压,产销量同比下降幅度明显。 新能源汽车总体延续快速增长势头。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为46.5万辆与48.4万辆,环比增长25.4%和43.9%,同比上升114.8%和114.1%;1-3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142.0%和138.6%。3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整体明显增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表现优于行业整体。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位攀升,新能源化转型进程提速。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2022年3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25.1%,较2021年3月11.1%的渗透率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较今年2月21.8%渗透率上升了3.3个百分点,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45.5万辆,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22.4%和43.6%。零售层面,3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28.2%,较2021年3月10.6%的渗透率提升17.6个百分点,较今年2月21.8%渗透率提升了6.4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批发零售渗透率较2月均有明显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加速,加之生产资料购车拉动传统车换购需求较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零售渗透率在维持高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攀升,新能源汽车重塑汽车行业格局步伐加快。 3月份纯电动车占比回升,整体销量结构保持稳定。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方面,3月份单月销量为39.5万辆,同比增长107.89%,环比增长53.1%。插电混动车方面,3月份销量为7.53万辆,同比上升340.35%,环比增长16.73%。从销量结构上看,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占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插电式混动占比再次回落20个百分点以下。3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回涨至81.61%,较今年2月份明显增加了4.37个百分点;3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回跌至18.16%,较今年2月份下降了4.38个百分点,整体上看销量持续增长,销量结构保持稳定,纯电动车仍是新能源车销售主力。 新能源车结构化明显,A00级、B级车型销量继续领跑。据乘联会公开数据整理可知,2022年3月纯电动车批发单月销量达37.1万辆,同比增长116.8%,环比增长51.2%;插电混动批发销量达8.4万辆,同比增长151.3%,环比下降17.5%。从细分车型上看,A00级批发销量11.9万辆,环比增长75%,占纯电动的32%份额,较今年2月市场份额提升4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5.5万辆,环比增长61%,占纯电动的15%份额;A级电动车批发销量8.1万辆,环比增长45%,占纯电动份额22%;B级电动车达11.3万辆,环比增长32%,占纯电动份额30%,较今年2月市场份额降低5百分点。整体上,3月份电动车A00车型环比2月增长最强, 车型从小到大增速逐步降低。A00级与B级继续领跑,但纯电动市场哑铃型结构有所改善。 比亚迪实现月销“十连冠”, 市场多元化发力,造车新势力持续表现强劲。3月比亚迪汽车旗下多款热门车型,如比亚迪秦、比亚迪汉、比亚迪宋稳居车型销量榜单的前TOP5。3月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纯电动与插电混动双驱动夯实领先地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高达10.32万辆,远超销量亚军特斯拉中国,同比大涨334%,环比增长19.11%。其中,DM车型3月销量为5.37万辆,环比提升14.39%;EV车型3月销量为5.07万辆,环比提升24.22%,稳居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榜首,市场占比23.2%,较2月市场份额下降了15.18个百分点。在新能源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中,前TOP5销量纷纷破2万,累计占比有所下降占57.7%,其中以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市场多元发力。造车新势力层面,以代表车企小鹏、理想、蔚来、哪吒以及零跑为例,小鹏表现最为突出,3月交付量为1.54万辆,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147.6%,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哪吒3月单月销量为1.2万辆,同比增长270%,环比增长69%,位于TOP2;理想汽车实现月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125.2%,环比增长31.1%。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1、3月,造车新势力延续快速增长势头,集体进入市场发力阶段,第二梯队哪吒强劲崛起,向一线势力阵营发起冲锋。 分车型来看,比亚迪王朝再铸辉煌,五菱宏光MINI稳居销量榜首。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轿车方面,宏光MINI 3月强势夺冠,单月销量高达4.2万辆,同比增长22.5%;TOP5中比亚迪占据2席,其中,比亚迪秦热销,月销量达7.58万辆,同比大涨882.8%,比亚迪汉稳定发力,销量破3.44万辆,同比增长25.3%。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情况而言,特斯拉Model 3跻身3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前TOP3,位居TOP2。新能源SUV方面,特斯拉Model Y夺冠,达3.97万辆,同比增长291.4%;TOP5中比亚迪占据2席,比亚迪宋位列第二,单月销量达2.67万辆,同比大增2950.6%;比亚迪元PLUS市场需求稳定,排名变动较为平稳,位居TOP4,销量达1万辆;理想ONE跻身前TOP3,3月单月销量突破万辆,达1.1万辆,同比增长125.2%,表现亮眼。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有超40款涵盖SUV、轿车和微型车类别的车型陆续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市,随着优质供给的持续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驱动将提速。2022年,中国市场各车企将持续推出各式优质车型,造车新势力表现优异。随着新能源市场车企的多元化发力,优质供给随之持续增加,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驱动。 未来概念车型陆续发布,市场活力将得以持续激发。伴随车厂的电动化转型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根据各车企发布的最新电动化战略规划,本田将推出e:N系列,奔驰推出EQ系列,凯迪拉克推出Ultium电动车平台首款产品LYRIQ。随着多样化的优质车型陆续上市,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2025年电动车销量或达1074万辆,四年CAGR达32.2%。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074万辆,四年CAGR达32.2%,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6%。 2 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攀升,磷酸铁锂装车量领跑三元 市场需求热度不减,动力电池装车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动力电池产量层面,2022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继续走高,共计39.2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增长23.3%,今年第一季度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00.6GWh。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15.6GWh,占总产量39.7%,同比增长167.3%,环比增长33.8%,一季度产量累计38.0GWh,占总产量37.8%,同比累计增长113.7%;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23.6GWh,占总产量60.2%,较今年1月63.1%占比略微有所下滑,同比上升332.9%,环比上升17.6%,一季度产量累计62.4GWh,占总产量62.0%,同比累计增长317.2%。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2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21.4GWh,同比上升138.0%,环比上升56.6%,同比大幅增长。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量8.2GWh,同比上升38.3%,环比上升40.5%;磷酸铁锂装车量达13.2GWh,同比增长238.8%,环比上升69.4%。相较于今年2月,3月中国动力电池单月装车量大涨,市场景气度向好。 宁德时代占据半壁江山,比亚迪独当一面,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根据真锂研究数据,2022年3月份TOP10企业装车量合计为20.4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5.4%,较今年1月市场份额94.82%,集中度水平进一步加剧。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机量超过其他9家的总和,市场份额破半,占比50.49%,霸据榜首;比亚迪3月装机量达4.12GWh,市场占比为19.24%,较今年1月份额降低2个百分点;TOP3中创新航3月份单月装车量为1.84GWh,市场占比达8.58%,较1月占比明显提升0.14个百分点。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78.2%,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正在加速蓄势,但均没有超过5GWh,差异较小,市场占有率均低于10%,头部企业领先地位难以撼动,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明显。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装机量份额进一步扩张。动力电池产量层面, 3月三元电池产量15.6GWh,市场份额达39.7%,同比增长167.3%,环比增长33.8%;3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3.6GWh,市场份额达60.2%,同比增长332.9%,环比增长17.6%,较1月产量市场占比63.26%下降3.07个百分点。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3月单月三元电池装车8.2GWh,市场分为38.3%,同比上升61.2%,环比上升40.5%;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13.2GWh,同比增长238.8%,环比上升69.4%,市场份额达61.55%,较今年2月占比56.89%进一步提升了4.66个百分点。2022年1-3月,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21.4GWh,占比41.6%,同比累计增长54.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9.8GWh,占比58.2%,同比累计增长217.9%,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补贴政策的退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磷酸铁锂技术工艺的提升改进促使其对畅销车型的导入。三元与磷酸铁锂对应不同下游场景,两种技术路线并存格局基本确定,磷酸铁锂大幅度领跑三元。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两大主流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2021年8月中国汽车论坛上,明确未来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单GWh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海外客户需要2-3年以上)、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垄断,集中度高。 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仍稳居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推动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电池装机量的快速提升。2022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单月装机总量高达53.5GWh,同比超过100%。前TOP5企业合计装机量高达41.5GWh,市占率高达77.4%。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共有2家中国企业上榜,2家中国企业合计市场占比为46.3%,其中,宁德时代表现亮眼霸据榜首,累计装机量大18.4GWh,份额达34.4%,但其他中国企业与宁德的市场占比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较2021年全年情况相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已发生变化。其中,比亚迪反超松下位居TOP3,累计装机量6.4GWh,全球市场份额为11.9%。 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10个生产基地,2021年扩产项目累计投资金额高达1240亿元,包括福建宁德171GWh、福建厦门20GWh、江苏溧阳75GWh、青海西宁6GWh、四川宜宾10GWh、广东肇庆30GWh、江西宜春50GWh、贵州贵安60GWh、德国图林根14-100GWh等项目,加上与车企合资产能,总规划产能将突破600GWh。LG新能源即将上市成为韩国最大规模的IPO,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预计430GWh。韩国SKI子公司SK On预计在中国市场投资162亿元建设首座独资电池工厂,预计2023年开始进入扩产高峰。亿纬锂能2021年9次加码扩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加上惠州原有产能以及与SKI合资的27GWh三元软包产能,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总产能规划接近300GWh。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可达655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0%,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400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6%。 新产能爬坡,动力电池各环节排产饱满。根据目前的排产情况,第一季度动力电池产业链各领域市场延续高景气,受疫情以及开工率影响,部分环节环比增幅有限。3月国内锂电市场需求继续向好,排产情况超预期,排产相较于2月,各环节环比均有所提升,其中,我们选取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不同环节样本企业排产环比分别增长20.9%/ 8.7%/ 16.2%/ 18.4%/ 6.1%/ 21.5%。随着下游整车厂尤其是新能源车厂需求持续高涨,新签订单和排产等前瞻指标持续向好,电池产业链景气度维持高位。 3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公共充电桩布局持续加速,可基本满足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3.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根据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3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较今年2月增加1.9万台,3月保有量达123.2万台,同比增长44.8%,环比增长1.54%。其中,直流充电桩50.2万台、交流充电桩72.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5台。2022年3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0.8亿KWh,较1月减少1亿KWh,同比46.2%,环比下降8.7%。整体上,2022年1-3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49.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7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6,有明显改善。截止2022年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310.9万台,同比增加73.9%。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持续配套完善。 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3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2%,较今年2月占比略微有所提升,提升了0.1个百分点。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仍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20.1万台。3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湖北、山东、安徽、河南以及四川等省市,与2月充电桩保有量前TOP10相比变化不大,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7.33亿KWh,合计占比高达67.9%,较今年2月前TOP10累计占比上升2.31个百分点,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2022年3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1451座,较今年2月增加了46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5月国务院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充电桩与换电站进行分别表述,明确将换电站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2022年全国两会于3月4-5日在京召开,充换电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充换电基础领域电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机制化等问题提交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充换电基础领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化机制等问题递交提案,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印发行业促进通知。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换电模式将迎来风口,未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3月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四川、山东、福建、河北以及湖北等地,其中北京市持续位居榜首保有量达269座,占比达18.54%;广东省次之保有量达199座,占比达13.71%;浙江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136座,占比9.37%,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41.63%。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3稳定表现,分别为蔚来、奥动以及杭州伯坦,其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915座,较今年2月增加42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429座,较今年2月增加5座;杭州伯坦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为108座,较今年1月增加1座。全国换电设施覆盖网络持续扩张。 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据宁德时代官网发布公告可知,作为换电模式的践行者,宁德时代以四大创新体系为支撑,并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发展方向,为干线运输、城市基建、港口运输等重卡应用场景提供高效换电解决方案,积极促进运输产业电动化转型升级。3月22日,宁德时代联合三一重工在福建宁德举办福建省换电重卡应用示范投运仪式。同时,宁德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参股公司宁普时代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此次多方强强携手,将为换电重卡在商用全场景领域的绿色低碳运营带来显著的示范效应。未来,随着电动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新能源换电重卡将在干线运输、矿山、城市基建、港口、厂区物流等多场景全面铺开,成为我国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加速全面电动化时代的到来。3月24日,蔚来在广州全市11个行政区完成蔚来换电站全覆盖,共布局25座换电站。广州蔚来换电网络持续加密,践行“电车践行大湾区”的目标。4月6日,蔚来称愿意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共享换电平台技术,这样可以提高换电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成本效益。截至4月13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888+座换电站,其中225座高速公路换电站;729+座超充站,3802根超充桩;670座目的地充电站,3716根目的地充电桩,已接入47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蔚来全国充换电网络持续布局中,通过更完善的充换电设施布局,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4 投资建议 从当前业绩预告来看,众多标的业绩超预期,2022年3月已回归20X/30X估值,再次重申新能车是高增长高确定性赛道,中美欧有望持续共振,强Call当前布局时点。长期来看,电动车十年黄金赛道上,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高成长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我们建议对电动车板块超配,并重点推三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的【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5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3)疫情影响超预期。若全国疫情进一步扩大,中游与整车企业的工厂开工率以及物流运输将受一定影响。 4)芯片供给复苏低于预期。若芯片缺货影响持续,可能导致汽车产能下降。 相关报告 1.EV观察系列112:3月欧洲新能车渗透率增长,推广基础坚实 2.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20220410:特斯拉奥斯汀工厂落地,海上风电加速度 3.储能洞鉴·4月刊:政策密集发布,引领全年行业高增 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20220403:电车争明媚,风光处处生 5.光伏行业3月月度洞鉴:Q1淡季不淡奠定全年高景气,重视电池技术变革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民生电新 邓永康:S0100521100006 李京波:S0100121020004 郭彦辰:S0100121110013 王一如:S0100121110008 李 佳:S0100121110050 叶天琳:S0100121120027 李孝鹏:S0100122010020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