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固收】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不良资产市场概况——不良资产专题研究报告之一(张旭)

【固收】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不良资产市场概况——不良资产专题研究报告之一(张旭)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固收】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不良资产市场概况——不良资产专题研究报告之一(张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固收】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不良资产市场概况——不良资产专题研究报告之一 报告摘要 不良资产供给者 我国不良资产需求方主要为各类资产管理公司(AMC),当前我国AMC行业呈现“5+N+AIC+外资系”的格局。其中“5”是指5家全国性AMC,分别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N”包括了由省政府和银保监会授权成立的地方AMC,也包括非持牌AMC。“AIC”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所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我国AMC行业结构中的“外资系”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不良资产业务的外国金融服务机构。 为何目前AMC行业存在感较高? 不良资产供给增多:信用债方面,2018年至2019年的民企违约潮、2020年超市场预期的“永煤事件”、2021年发酵的“恒大事件”及持续发生的城投主体非标瑕疵事件,导致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情绪不断扩大,我国不良资产供给增多,AMC市场容量上升。银行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房地产市场的偏冷,多数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流动性收紧的风险,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下滑。截至202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85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1.73%。另外,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也面临“多点开花”的情况,而国际地缘冲突更加剧了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规模、非银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AMC作为专门从事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的专业机构,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拥有一定的业务机会。 AMC重要性凸显 城投方面,地方AMC的存在及其资质对于其所经营区域内发行人的主体信用有着较大影响。中小金融机构方面,近期我国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会议内容及报告内容意味着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及不良资产处置为我国监管部门的近期关注点,AMC在其中的作用值得关注。地产方面,AMC的入局将助力房地产企业加速资产处置进度、促进地产风险的化解和出清。AMC凭借其上下游协调优势及政府资源优势,未来将在稳定我国金融环境方面起到较大作用。 利润空间利好 不良资产的盈利策略有着明显的“投资特征”,即低买高卖。AMC在经济增速下行时更易以更高的折扣率,即更低的价格收购不良资产;随后在经济复苏时通过转让、管理和处置的方式使得不良资产价值提升;两者价差将作为AMC不良资产处置的收益。而在目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AMC将拥有更高议价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以支撑公司持续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AMC业务模式具有顺周期和逆周期双重属性,若经济增速持续下行,AMC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将会增大,给公司运营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下行期间,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增大;AMC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应关注AMC融资渠道是否畅通;AMC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发布日期:2022-04-14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